发展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 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建设

2024-02-07 14:07:2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张婧姝 吴晓磊 刘健 -标准+

培育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抢抓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概念首次提及,令人耳目一新。

今年1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提出,支持洋浦港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简称海南自贸港)。以政策创新为驱动,依托洋浦港发展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塑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我国港航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

大力发展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的是培育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介绍,新质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及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

当前,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制约我国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主要因素。2022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约占全国GDP的20%,与欧美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我国服务贸易仅占贸易总量的12%,低于全球30%的结构比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补齐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短板,以政策创新为驱动,推动我国现代航运服务业要素集聚发展。港航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具有服务链条长、辐射范围广、带动效应强等特点。发展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培育港航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现代港航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更好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等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自贸港具有发展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条件。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海南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建设要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具备发展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特色条件。目前,海南自贸港加注保税航油、国际船舶登记等制度发展态势向好,具有开创性意义,将带动航运金融、融资租赁、船舶交易、船舶修造、航运物流等产业集聚发展。“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内制造从事国际运输船舶出口退税、保税港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保税油、离岸贸易结算便利化、启运港退税、对原产于海南(或含进口料件)加工增值超过30%的货物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等政策已在洋浦落地实施。

在我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政策创新和制度优势为加快培育海南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催生孵化新服务、新业态带来广阔空间,港航新质生产力同样赋能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两者相得益彰、互促互进。

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方向

结合新时期我国沿海港口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以及国家赋予洋浦港国际枢纽海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的定位,海南自贸港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应具备开放性、创新性、先进性特征,以推进港航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开放性要求具备更高的国际化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性要求发挥政策和制度比较优势,结合我国特色和海南特色“量身定制”,成为大尺度创新试验田;先进性要求注重数字化等新技术与自由开放航运制度相结合,强调服务功能多样性、服务水平先进性等方面的引领。

海南自贸港港航服务业应积极打造国际大宗商品资源配置中心、国际海事服务中心、特色航运要素交易中心,在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价值链和国际话语权、融合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国际化服务基地等重要领域彰显海南价值。

打造国际服务贸易中心,大宗商品贸易价值提升是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点。一是依托政策和港口优势打造国际大宗商品贸易集散中心,远期探索建立定价中心,充分利用零关税政策、加工增值和内销免关税政策、外资准入等优势,依托港口开展面向东南亚的油气、木材、橡胶、粮食等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建设洋浦港“东南亚中心仓”,拓展保税仓储、采购分销、保税交割等功能,在维护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国际定价权中争取更多主动权。二是抢先机提升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吸引跨国企业在海南设立贸易结算中心,推动建立“期现联动、内外连接”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三是推动建设能源交易中心和碳排放全交易中心,积极发展风、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联合相关机构打造可再生能源交易中心和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绿色能源国际交易市场定价体系中抢占发展先机。

打造国际海事服务保障基地,以船舶燃料供给、船舶登记为代表的海事服务是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争取重点突破的关键领域。一是提升船舶燃料供应服务能级,在拓展供应锚地、健全制度规范、优化口岸监管等方面精准发力,打造“海上流动加油站”;利用好内外贸同船供油政策,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做强“港内+港外”锚地供油服务,做大跨关区供油服务,抢占LNG、甲醇等清洁能源加注服务先机。二是着力提升船舶登记吸引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标香港、新加坡模式,深度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放宽入籍船舶船龄、船员国籍、船舶检验等相关限制,降低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条件限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税收制度。三是打造高度开放的船员综合服务基地,将海南打造成我国开放程度最高、面向全球的船员综合服务基地、世界海员教育培训基地和人才集散中心,推进国际船员信息中心及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航运要素交易及规则创新实践能力,紧密结合海南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建设,港航服务业新质生产力应强化政策创新突破和风险探索,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探索金融风险管理、多元化要素交易和创新贸易规则等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强化航运金融的服务保障能力,健全航运金融市场主体,拓展融资渠道,重点推动船舶融资租赁发展,推进航运离岸结算中心建设,强化航运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创新发展多元航运要素交易,重点发展国际船舶交易、国际船员劳务交易、油气石化等大宗商品的供应链管理和交易服务功能,打造综合航运服务平台,持续探索创新航运交易服务和产权交易业务。三是探索建立航运数据交换基地,加快推进航运信息系统整合,建立跨境数据自由有序流动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打造国际航运大数据基地和企业成本中心。四是推动以大宗商品交易为特色的航运规则创新实践,紧抓我国庞大市场和货主地位、信息科技创新叠加海南特定规则机遇,探索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交易平台,打造以物权交易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在构建新的国际贸易和航运规则方面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