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率先在全省探索高速公路检测、养护设计一体化,就好比一家综合医院,从检查报告、病害分析,到拿出治疗方案,最后进行效果评估,我们能提供一站式服务。”谈起业务,陕西西公院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简称检测公司)执行董事雷晓锋用了个形象的比喻,“通过不断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出了一批技术骨干。”刚到天命之年的他,见证、参与了陕西高速公路从“零”到6000公里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个人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技术员成长为公路企业掌舵人。
2005年,雷晓锋从长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职西安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此前,学地质出身的他曾担任西安至蓝田高速公路项目、云南大水沟水库发电隧道等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这些经历使他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个人品质,陕西公路建设大发展也为他历练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
雷晓锋先后担任了柞小高速公路、吴子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质量地质雷达检测项目负责人,研究在隧道施工质量检测过程中应用地质雷达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相关技术应用在十余条高速公路,并取得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广泛好评。“长百米的隧道衬砌,人工打孔检测得四五个小时,雷达检测只需要半小时,快速无损,而且准确率高。”雷晓锋回忆道,“现在地质雷达应用在公路检测中已经很普遍,但当时是省内首创,建设方、施工方还持怀疑态度:这么个小设备能测出隧道衬砌厚度、是否有空腔的问题?”
作为技术负责人,第一个“吃螃蟹”的雷晓锋心中难免忐忑:“刚开始时,定性好把握,比如判断衬砌后是否有空腔,但定量比较难,比如测量空腔有多大时就会出现偏差。做了一段时间后有点经验了,定性、定量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在烟尘弥漫的隧道里,他和同事来回奔波收集检测数据、研究测线布置、分析电脑屏幕上心电图般的雷达波图像,同时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坚持边干边学。终于,通过大量现场雷达检测、人工打孔比对验证,雷晓锋和同事们最终形成了检测方案的制定、图像识别分析技术、典型病害图集等一套检测公司自有的成熟应用技术,大大提升了隧道工程、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目前,该技术已经拓展应用到桥梁结构工程、机场道路工程等领域。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江大河,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人生才更具厚度。从业20多年来,雷晓锋坚持扎根产学研一线,强练科研创新本领,先后负责《综合雷达检测技术在路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陕西省公路特殊土地基处理的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研究》等课题,获得国家授权且已转化应用的实用型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软著1项,在他的带领下,检测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扩大业务领域和新业态。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就任检测公司总经理作表态发言时,雷晓锋曾引用这句名言,他也一直以实际作为践行着它。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