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驾驶员平均一天的行驶里程是普通驾驶员的4到5倍。决不让车带“病”上路,是石霞一直以来的“执念”。2005年,23岁的石霞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与自己成倍的努力下,她很快掌握了车辆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在一次运营中,车辆突然串档故障。正当乘客焦躁不安时,石霞迅速下车,不到5分钟就解决了问题。乘客们对此纷纷赞不绝口,“这么年轻既会开车,又会修车。”“小姑娘,真是不简单!”……这次经历,也让石霞对车辆的维修保养更加上心。
从业19年来,公交车从汽油车、柴油车,升级为新能源车,石霞对车辆维修知识的学习从未放松,特别是当有专业人员到车队检修车辆时,她更是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凭着一股认真的钻劲儿和不服输的韧劲儿,熟练掌握了各类车型的驾驶技巧和安全常识,常坐她车的乘客都说,这位师傅驾驶技术好、行得稳、有耐心。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石霞认真钻研创新服务举措,根据老人及特需乘客乘车特点,设计下车铃铛和“用心服务 爱心呈现”提示牌,践行“扶、等、提、帮、告”服务。她还总结出“十二个多一点”服务工作法、编排“安全运营三句半”在职工中推广。
石霞说,车厢就是她的小家。抽纸、雨衣、便条、花露水、充电宝等便民用品时刻存放在温馨收纳袋,她还会根据不同节日特点打造特色主题车厢。这样耐心细致的服务,让石霞圈粉无数。多年来,表扬石霞的电话多达448件、表扬信123封。
作为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天津市人大代表,石霞将“十米车厢”变成收集群众意见的“民声信箱”。跑早班车的时候,石霞经常发现乘客饿着肚子没吃早餐,他们之中既有路途遥远的上班族、睡眼惺忪的学生,还有很多是赶着清晨去医院拿药的老人。有一次,车上一名老人突发头晕、心跳加速等低血糖症状,幸好热心乘客递来了一块巧克力。
乘客转危为安,石霞却“走了心”,那几天她一有空就跑到各个公交站附近溜达,发现很多公交站周边配套都不完善,冬天买个热乎早餐、夏天买瓶矿泉水都有点困难。由此,她提出了加大公交场站的综合开发力度的建议,呼吁政府部门充分利用市中心的场站资源,在场站内引进便民商业,为市民百姓提供更多的民生服务,进一步提升公交场站服务功能。
慰问孤残儿童并给他们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就业、与丈夫一同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石霞就是这样通过一次次力所能及的努力与善行,温暖着身边的人。
编辑:刘雨静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