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建设进行时|部天科院:创新引领 保障危货水路运输安全

2024-07-19 10:05:1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胡艳华 卢琳琳 本报记者 薛彩云 -标准+

自2021年深入开展“水路危险货物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以来,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天科院)发挥特色专长,打造新型智库,在危险货物安全保障领域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试点聚焦水路危险货物重大安全风险防控系列难点问题,以满足水路运输危险货物企业管理及政府监管需求为导向开展系列研究工作,主要成果已在辽宁、河北、天津、江苏、浙江等全国沿海20余家行业主管部门、200余家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提升企业安全水平和助力政府安全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40718110614.jpg

聚焦安全风险防控需求化解管理难题

试点任务围绕安全风险防控目标,通过完善制度体系、研发硬件装备、开发系统平台、培养技术团队、强化条件建设等手段开展研究工作。

针对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风险防控,部天科院起草系列政策文件,取得重大制度创新突破。团队支撑发布的《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清单目录的方式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清单,并明确建立“五个清单”、动态监管、“图斑化”管理等精准化管控方式;支撑编写的《危险货物港口企业储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指南》,以危险货物港口企业储罐区为对象,针对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手册,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联合检查,形成常态化机制,有力提升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牵头编写的《港口危险货物作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监督检查指南》,为充分检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效提供了有力工具,有效防控安全生产风险,并推动双重预防机制理念持续深入。

针对港口危险货物安全风险防控难题,部天科院研发了系列预测预警技术装备,具备行业领先地位。其中,研发的港口大型机械抗风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以提高大型机械防风能力为目的,开展大型起重机械抗风性能评估,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其承载的临界风速;搭建港口大型起重机械作业风速监测报警系统,实现风速风向在线监测预警,改变了港口企业“一刀切”式防风管理模式,该成果经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鉴定为“国际先进”;研制的动火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装备,建立特殊作业审批许可条件“条目化、电子化、流程化”管理流程,配套开发高风险作业风险智能监测平台,实现作业过程在线监测、实时预警和痕迹化管理。

图2.png

立足于满足新时期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精准监管需求,团队开发并上线多套系统平台。其中,研发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可根据作业信息自动生成动态风险预警地图,实现监管范围的可视化管理,有效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研发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与应急管理平台,打造安全数字仓、全流程溯源、靶向监管和“码上服务”等多场景协同应用,联合多部门依据“港口安全码”赋码规则,对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领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成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有力抓手,有效提升了港口安全治理能力。

试点任务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提供了土壤。依托试点任务,部天科院着力培养水路运输安全风险防控领域百人梯队,专业领域包括安全、机械、化工、港航、检测、信息化等。试点任务实施期间,32人次成为各地方交通运输厅、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入库专家,占团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此外,建成港口危险货物储运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实验室1座,已完成竣工验收,可开展危险货物适运性、储罐检测设备研发测试、危险货物理化性质检测与鉴定、应急演练模拟等研究,为水路危险货物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科研实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5.png

产学研用实现技术突破协同推进

试点开展以来,部天科院充分发挥在水路危险货物运输领域的品牌优势,与天津、辽宁、浙江、江苏等省市的高等院校、行业主管部门、港口企业等保持密切交流合作,形成良好政产学研用协同推进试点工作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经验。

精准锚定需求,实现技术突破。部天科院围绕港口危险货物储罐安全管控难题,开展全参数交互耦合式指标体系建立、多维度安全风险分级分类评估方法、储罐区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研究,按照属地为主、分类指导、层级监管、动态调整原则,构建港口危险货物储罐区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形成精准化、动态化监管模式,大大提高监管效率。

聚焦行业痛点,化解管理难题。针对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管控难题,试点任务研究明确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清单及相应管控要求,对于各类风险进行按“单”索骥、照“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见微知著、对症下药”,从而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注重专业融合发展,打造系列强势产品。部天科院注重安全专业与智能信息化、大数据、智能检测等专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数套以在线检测、监测数据为基础的智能预警技术装备,包括岗前状态智能检测评估仪、基于物联网的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自动识别系统等。

加强多元投入,夯实任务基础。构建多元化保障机制,为试点研发与推广予以政策资金保障。一是充分发挥部天科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作用,优先支持试点任务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充分利用科研条件资金,投入4900万元建设危险货物储运技术研发及产品中试科研设施,建成港口危险货物储运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实验室,明显提升试点团队创新能力。

下一步,部天科院将依托已建成的港口危险货物储运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实验室,扎根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持续输出行业急需的政策、标准、数据名录、技术产品等成果;持续创新引领,立足水运行业新业态发展需求,锚定行业监管和企业运行中的新风险、新问题、新挑战,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编辑:周昕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