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编选车牌号,都会参考自己或亲人的姓名、生日,而他则将工作中常见的高压电等级“10kV”编入其中。
他叫孟艺兵,北京地铁供电分公司第六维修项目部运行检修师。作为孟艺兵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及北京地铁供电分公司二级工匠,孟艺兵曾获2022年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国资委系统2023年度“国企楷模·北京榜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这名同行眼中的“10kV”程序员,用自己精湛的编程技能解决了诸多地铁供电中遇到的难题。
孟艺兵自学生时代起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不仅自学VB计算机编程语言,还报考成人大专和本科,学习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专业。后来从事的地铁供电自动化工作,刚好让他的爱好成为了事业。他在单位常备一张折叠床,以便自己随时冒出来的设计思路可以及时得到验证。
高压电对于地铁列车运行就相当于人体中流动的血液,只有“血流”通畅才能行车稳定,而孟艺兵的工作就是确保“输血”稳定。一次北京地铁9号线750V开关计表检修,检修人员按照惯例将新装置进行替换升级,但9号线北京西站变电站的开关控制装置更换后却无法使用,只能临时又替换上可用的旧版装置,以确保当日运营正常。孟艺兵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原来是装置灌入程序和新版本不兼容,导致无法启动开关,“要想确保设备即插即用,应当建立一个安装前的离线试验系统。”
他将之前学到的VB编程技能充分运用到相关系统研发中,自编网络通信程序,并结合5种开关的不同属性,配合图纸将40多个数据点表逐一找出来,历时3个多月,实现了该系统的离线测试。
“不要觉得只是短短3个月时间,其实孟老师的三餐时间、上下班路上都在思考解决思路,好几次都在实验室中熬个通宵。”时任项目部总工的汤海回想起那段经历,记忆犹新。
北京地铁房山线运营初期,供电牵引开关间接脱扣器容易出现问题,项目部把故障脱扣器送到孟艺兵创新工作室。可当孟艺兵拿起脱扣器端详时,发现这个装置既没说明书也没有图纸,但他没有因此放弃“治疗”。没有图纸就照着电路板的走向画,不认识的芯片就上网查。整整30天时间,孟艺兵画出了完整的电路图,不仅搞清了工作原理,而且还搭建出模拟电路板。随着一次次通电测试,终于找出了故障原因并修复了设备。
房山线北延开通时,4个变电站均出现“直流接地报警”信号,但由于报警信号时间短,间隔时间长,无法准确查出故障设备,就连厂家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孟艺兵运用所学的编程技术,编出多种测试程序,研制出信号采集发送器,将瞬间发生的故障动作时间记录下来,并同时记录直流屏和自动化设备通信信号。经过一个月的大量数据信息采集,终于筛查出故障和错误数据,确认了故障点和原因、成功排除此类故障。
孟艺兵创新工作室创建至今的5年里,已自主维修北京地铁9号线、房山线的30余种故障设备,在保障北京地铁安全运营的同时,也为公司节约了维修资金。
编辑:李源源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