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可以改变什么又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在人生这条单行路上选择飞驰还是慢慢走?44岁的陈宝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他的回答。
陈宝,东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终端管制室带班主任,今年是他步入管制岗位的第20个年头。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热爱事业的人和他的事业,彼此陪伴、互相成就,本身便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前行之路上,他找到了自己的不变,完成了自我的建立,用时间回答了“守拙”能带来的更多可能。
电影《中国机长》播出后,不少亲戚朋友联系陈宝,他们对演员李现塑造的管制员形象很感兴趣,感叹“原来你的工作这么酷,幕后英雄啊”。陈宝并不认可这个说法:“我们可不想当英雄,管制员当了英雄,那就意味着有危险发生了。”
但每一名管制员都会为任何一种特殊情况做足准备。说到最近处置的一次特情,那是几个月前,一架刚起飞的飞机报告:液压系统故障,怀疑起落架舱门没收上来,申请返场。陈宝立刻组织各席位开展应急处置,积极申请空域,并指挥机组在有利位置执行检查单;进近空域内进离场的航班集中,飞行冲突多,他指挥其他航班避让,为机组直飞返场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最终,航班重力放轮成功,起落架正常,平安落地。
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是“十四五”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中的第一条。在他眼里,这不是一句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近在身边的践行。人民,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个要平安到家的人。如何践行,他用自己的坚持给出了答案:“凭借满腔热血,做好一时的工作不难,难就难在要甘于平凡,数十年如一日,一秒一秒地盯,一点大意的心思都不能有。”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习惯于埋头做事,又常怀敬畏之心,这样的他,在2021年8月,被列入首批空管系统三个“百人计划”管制专业人才库中。提起取得的成绩,陈宝说自己只是运气好一些,“其实我是个挺笨的人,很多事情当我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再稍微认真一下、稍微坚持一点。”
与陈宝一起守拙前行的,还有他背后的团队。陈宝所在的进近管制室,负责刚刚起飞离场和即将进场落地的航班调配工作,由于范围空域有限、飞行高度低、冲突集中,一向被视为难度最高的管制岗位,可以算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陈宝记得他2004年刚工作时,塔台上的条件还很一般。如今,不仅硬件条件改善了,整个运行的大环境也越来越友好——进离场分离、PBN(基于性能的导航)运行、扇区细划、AMAN(进港航班管理系统)的应用,各类着眼于“安全、效率、智慧、协同”目标的举措在不断推进。“虽然工作挑战性高,但这些年的运行环境不断优化,新技术不断出现,指挥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我们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红利’的受益者。”陈宝说。
每一次改变的探索实践,都有他的参与和见证。陈宝说:“要说变化,那变化可真是太大了;可要说不变,那就是这么多年来指挥好、服务好、把航班安全顺畅保障好的目标是没变的。不光是我,所有管制员都有这个认识,谁也不敢松了这根弦!”他坚定而温和,那种在工作中无形化解、操持许多事的力量,是沉在海底的锚。他的舟飘摇前行,与这个时代一同,曲曲折折,度过了时光的海。
编辑:李源源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