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有大智慧!百度携手港口释放数实融合更大能量

2024-10-24 11:08:17 来源: 作者:朱嘉奇 本报记者 梁熙明 -标准+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大模型等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突破。其中,百度智能云大模型已在能源、制造、交通等几十个行业的上百个场景中落地,助力数实融合发展,推动相关行业效能提升。在港口行业,百度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等企业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大模型的港口应用场景,推动试点应用,为大模型赋能港口行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近期举办的2024百度云智大会期间,本报记者与百度智能物流运输解决方案总经理扈维就港口行业大模型落地进行了深度交流。


“小步快跑”显身手 加速大模型落地

“我们上半年的吞吐量怎么样?”“我们今年危化品占比多少?”如今对于山东港口集团所属单位管理人员来说,要掌握港口运营情况,把握发展趋势,不再需要多个部门配合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只需对“山东港口智慧大脑办公App”说出问题,详细的图形化报表和总结性文字就会出现在界面上。这就是百度智能云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同建设的智慧运营助手的“智能问数”应用场景。

港口行业是传统行业,如何促进相关企业对大模型的认知和接受,尽快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是百度技术人员思考的重点。“如果一开始就要用大模型取代核心系统,客户肯定难以接受。我们认为,一方面大模型应用要有比较好的可行性,能让客户很快看到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把控安全风险,找到比较靠谱的应用场景。”扈维介绍说,为了让客户了解和接受大模型,百度智能云采用了“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小步快跑、应用先行”的路线,在试点阶段,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开发了“智能问答”和“智能问数”两个应用场景。

对于大模型推广来说,切实有效提升运行效率和管理效果最具说服力。港口行业作业流程复杂、安全要求高,作业指引、安全规范等文件繁多,在生产中难免需要翻阅大量资料,费时费力。依托大模型开发的“智能问答”场景,就像身边的小助手,员工可以通过自然语言非常方便地快速获取相关资料,在提升生产效率、减轻劳动量的同时强化运营安全。此外,“智能问数”场景整合企业大量资料并实现可视化展示,在企业经营领域助力提高效能。

“目前,两个试点场景已经在山东港口集团上线,让行业看到了大模型带来的改变。”扈维说,接下来百度智能云将在先期试点基础上,逐步从应用层面拓展到架构层面和模型层面,和客户进一步共同探索大模型在港口行业的应用。

小模型升维大模型 走向多元核心业务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大模型的成功试点,源自百度在港口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多年深耕。百度对港口行业的信息化探索始于2017年,在设计底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沉淀了智能语音等基础能力。

“2020年以来,我们开始针对港口具体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基于小模型尝试港口安全平台、调度系统等产品的设计。在这一阶段,虽然我们开发的基本属于辅助性产品,但我们接触到了涉及港口核心业务的边缘系统,使团队对这个复杂的行业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扈维介绍道。

经过数年积累,港口行业小模型应用趋于成熟。然而,小模型仅能在制定堆场计划、货物调度等单一场景中发挥作用,且只能解决简单的数学算法问题,无法进行跨数据集、跨设备之间的大规模协同计算。港口行业设备繁多、运行复杂,如何让数据在设备间、系统间有效流动、协同统筹,最大化地发挥数据的价值,是研发人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大模型的“大”不仅体现在数据规模上,更体现在它包罗万象的强大的统筹能力上。扈维形象地介绍,大模型就像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统帅,可以实现更多元的设备和系统的接入和协同,将人、机、货、船、场等各类生产要素深度融合、统一规划、智能调度。

建设应用大模型,是不是意味着用户需要“大兴土木”,放弃原有的信息化成果?“业内的普遍共识是,利用小模型整合带动大模型,完成小模型到大模型的升维。”扈维认为,大模型的建设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场景中大模型可以调用、整合小模型的运算结果,从而实现全局性的数据联动。

小模型到大模型还要积极探寻开拓适用的场景。山东港口集团下属的日照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5亿吨,主要货物类型为件杂货。扈维介绍,针对日照港特殊的运行环境和需求,百度智能云针对生产流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实现利用OCR视觉识别技术准确识别货单信息,将货物实体转化为能被算法理解的数字符号。同时,百度和日照港对整个港口堆场进行了厘米级的地理信息采集,完成对作业人员、港机设备、运输车辆、码头货物等生产要素的精准定位,形成一张“综合地图”,通过数字化堆场系统和TOS(码头作业系统)在高精地图中实时展示。

结合以上港口生产要素信息化成果,百度研发了基于调度优化大模型的调度算法,具备提供智能堆场计划、智能泊位计划和智能配载计划等最优调度计划策略功能,结合实时人员排班调度、港机作业调度和水平运输车辆调度等模块,实现日照港码头自动化、智能化运转。

“施展大模型能力的最好的舞台是全局调度。”扈维说,大模型掌握数据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覆盖港口业务更多领域、逐步走向核心业务是大势所趋,也是技术人员共同的奋斗目标。

优化体验引导使用 不断强化大模型思维

大模型虽然将给港口行业的生产效率带来极大提升,但其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港口相关企业在作业流程、管理要求等工作方式上具有较强的惯性,即便领导层有意愿推广,大模型落地仍遇到各方的阻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对此,百度团队认为,要在港口行业推广大模型,并以其赋能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之路,仍需从产品设计和营销出发,促成思维与习惯的转变。

扈维介绍,港口行业一线人员普遍采用师徒传帮带的带教模式,无论师徒都缺乏对大模型产品的信任和使用习惯。“很多老师傅一辈子都是这么干的,思维上存在很大惯性,很难接受新的模式。”扈维说,在推广智慧问答场景之初,就遇到很多师徒难以改变多年互相请教习惯的情况。

针对一线人员的思维惯性,百度团队一方面从软件登录界面开始做好用户体验和引导,真正提升用户体验,让工作人员愿意用、习惯用;另一方面,积极了解港口管理层对大模型的期待和疑问,希望通过在企业层面建立大模型思维,自上而下地推广大模型使用。

对于相关企业来说,大模型作为一个热度很高的新概念,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一个“花架子”,需要经过大量的市场检验。为了让企业敢“饮头啖汤”,百度一直与行业和相关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帮助客户完成架构设计和应用规划等工作,与客户一起进行大模型相关制度建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此外,百度还就企业关心的大模型应用边界、安全性能等问题进行研究,打消企业的顾虑。


编辑:朱嘉齐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