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安:大道征途 勇做交通科研创新的“弄潮儿”

2024-11-12 15:38:0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袁东伟 贺哲野 景蕊 -标准+

“K20+640附近发生一起异常停车事件,请及时处理。”

2024年11月7日10时33分,一则语音警报在衡永高速公路监控中心响起,同时,事件报警弹窗在监控员操作的电脑大屏上弹出。监控员随即点击,进行快速事件处理。事件发生到处置用时10秒。

快速锁定风险源,并非纯靠人力。作为湖南省首条数字高速公路,衡永高速公路搭建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利用视觉识别算法等AI技术自动捕捉与反馈监控范围内人与车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效能大幅提升,还实现了高速公路全景业务的高效协同和精准管控,被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作为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向交通运输部重点推荐。在“数字”背后的研发团队中,“郑长安”这个名字颇为瞩目。

作为衡永高速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的研发牵头人,郑长安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科技“发烧友”。紧跟交通行业发展趋势,他参与研发的智慧交通相关技术成果累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国家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8项,地方标准5项,为建设安全、畅通、智能、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善思善成 面向一线勇做先锋

郑长安深耕交通行业近30年,从最初的工程监理,到交通科研和技术推广,再到生产经营管理,至如今任职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湘交科”)党委书记、董事长,每个阶段他的业务重心都在改变,而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琢磨创新的工作精神却贯穿始终。

这可以追溯到他工作之初,六年时间的一线监理经历。

九十年代初期,高速公路建设兴起,刚参加工作的郑长安就被派驻长益高速公路监理项目部。他发现当时从监理到施工作业的很多操作都是靠经验凭感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给质量控制带来很大挑战。于是,他一方面多看多听多问多学,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一方面结合实践总结了一套质量控制体系,并被邀参加《湖南省高速公路施工监理实施办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等重要文件的编制工作,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和监理定下了原则标准。

郑长安身上“爱琢磨”的习惯,从监理“毕业”全身心转入科研后更甚。他始终视质量安全为工程的命脉,为此直面痛点、思考对策。

拌和、运输、摊铺、压实质量参差不齐,材料供给偷工减料却无人知晓……2012年以前,种种公路建设乱象被郑长安看在眼里,归纳成同一个问题:主观行为干扰了客观标准,他意识到,抓质量,仅靠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

“以路面压实为例,每段路要压多少遍,以往全凭驾驶员‘手感’,误差难免。”在郑长安的主导下,《路面施工智能控制系统》日益成型——压实遍数、给料多少等工作数据同步至智能系统并进行统一管理。“回到压实的例子,现在,谁压少了、谁压歪了,系统会精准判断、定向提醒,这就变对质量的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让工程质量更可控。”

匠心筑路,在这道交通建设者的永恒课题面前,郑长安以创新为笔,挥墨作答:研发的《路面施工智能控制系统》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被交通运输部列入2014年度科技成果推广目录;承担的《岩土质混合高边坡施工安全及其影响因素》课题,成为该类型边坡施工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主编的《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技术》,成为行业重要技术指导性书籍;主导团队自研高速公路AI预警检测处置系统、高速公路智慧管控平台等产品助力湖南首条智慧高速、首条数字高速的建设和运营,并打造了湖南首个路隧一体化主动管控平台。

勇于担当 能打硬仗冲锋在前

2019年,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项目在湖南打响攻坚战。由于建设不能干扰路面的正常通行,每个ETC门架的现场安装时间必须控制在6分钟内。

面对时间上的考验,作为项目副总指挥的郑长安用“未雨绸缪”四个字给所有一线建设者定了工作基调。

每个门架的安装时间最长只有6分钟,那就抢先完成门架的各项前置步骤;为从源头消减质量风险,那就加派检测力量进驻ETC门架生产厂家,紧守一线盯质效;考虑到现场建设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那就提前开展各项应急演练;此外,郑长安严控采购过程,推动6种自研产品投入工程使用,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在郑长安的身先表率下,项目全员日夜奋战抢抓工期,在129天时间内,完成全省25座省界收费站拆除,1156座ETC门架系统建设。5个月建设期里,在施工现场车流不息的环境下,300多个作业点、3000余名作业人员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以全国领先、质量安全可靠、安全生产无事故向国家和湖南省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行而不辍 数智赋能向强攀登

近年来,伴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传统交通业务市场空间逐步缩小,转型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郑长安敏锐意识到,信息化是发展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敢于走新路,才有新路走”。从2019年开始,他全力主导湘交科在湖南率先开展智慧交通转型研究。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湖南省交通科研院先后投入2亿元推进智慧交通、企业信息化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了一支配备有软件、硬件、大数据等专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团队,在科研产品生态链上焊牢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发展烙印。

——“人海战术”“各自为战”是超限超载治理曾面临的窘境,郑长安率队承担湖南省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等省级项目建设,打造“全覆盖”“全天候”“全链条”的科技治超网,助推湖南超限超载率控制质量迈入全国前端。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大件运输物资需求激增,保障运输安全、提升审批时效势在必行。在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的主导下,郑长安带领研发团队推动建设大件运输智能审查平台,使大件运输审批办理时效由三四天缩减为十几分钟,三年完成运输审查超50万件。

——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主研发了固废资源化集约利用技术及成套装备,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企业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其成果应用于湖南、山西、广东等多条高速公路,累计应用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成果转化超6000万元。

锚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发展方向,郑长安推动企业开展集中攻关,形成了一批含新量、含绿量突出的科研成果和产业新增长点,带动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2%,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迈向新水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路行来,郑长安不忘初心,秉持匠心,用实干和担当证明自己矢志交通建设的求索与追求。

编辑:袁东伟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