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同行:为智慧长江装上“数智大脑”——探访长江航运数据中心

2025-01-16 11:17:5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李璐 -标准+

一排排黑色机柜整齐排列,一台台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算力支持,海量的长江航运数据往来传输……近日,笔者来到长江水上交通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简称监测中心),实地探访正式启用不久的长江航运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是长江航运各类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共享的核心枢纽。

“长江航运数据中心汇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系统及沿江航运管理单位的大数据,拥有船舶、船员、船公司、港口船载货物、航道、水文、航运基础设施设备等24类主题资源库,存储量达20亿条,可满足各类航运数据需求。”监测中心副主任熊劲磊介绍。

据了解,随着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数据已成为发展航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奔着成为长江航运“数智脑”目标,监测中心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全力投入长江航运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工作。经过3年建设和1年试行,目前该数据中心已具备完整专业的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分析与服务能力。

聚数据 拆“烟囱” 搭平台

在长江航运大数据创新工作室,点开“数据资产”页面,各类数据库琳琅满目,如同进入一个大“超市”,各项数据汇聚于此,再分门别类“上架”。

“以前长江航运数据分散在各航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港航企业间,数据资源丰富,但因技术框架、数据格式各异,难以多元汇聚产生乘数效应。”在熊劲磊看来,让数据聚起来,首先要统一数据资源和数据治理,撘建长江航运数据资源平台,拆除“数据烟囱”。

他们从整合数据资源入手,到长江沿线广泛摸排调研,多方征求专家学者和专业公司意见建议,制定统一的底层框架和各项标准规范,搭建数据资源平台的四梁八柱。

从数据分类到形成含有超2.9万信息项的“长江航运政务数据目录”,从数据清理到配置1300余项数据质量稽核规则……如今,长江航运数据中心已建成1个数据中台和“数据资源治理和交换共享管理”“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与管理”“长江航运信息资源综合服务”3个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汇聚交通运输部、长航局系统、行业相关单位的数据表1018张,经过严格细致清洗,形成了一套高质量的长江航运数据。

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的数据,夯实了“131”智慧长江建设数字底座,也带来了“水涨船高”效应。笔者了解到,近年上线的“长江e+”“信用长江”等多个长江航运应用系统,背后都有长江航运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资源作为关键支撑。

促流通 提效率 保安全

据权威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2%,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

长江干线途经七省二市,连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航运数据涉及方方面面。如何提升数据在不同专业、区域和行业之间的流通效率?

“以前数据接口的开发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现在通过标准化的开发平台,这一时间已缩短至一到两天。”监测中心大数据科科长邓燕说,不同系统和平台间的数据交换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服务,可以化繁为简,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无缝对接。

目前,长江航运数据中心已经形成稳定的标准化服务接口630个,涉及数据表325张,服务接口已涵盖船舶信息、船员信息、危防数据、行政处罚信息、货物流向数据、事故信息、岸电、水污染等领域。

同时,他们还提供前置机交换通道和船员、船舶、船企共享库服务,为多个系统和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支持,提升数据共享和系统协同效率。

在保障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方面,长江航运数据中心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活”。

为服务长江流域各省港航管理部门、港口及航运企业等行业数据共享需要,他们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创新搭建“长江航运数链”,可实现长江航运全行业底层数据自动同步共享,原始数据“可用不可见、可计不可改”。目前,“长江航运数链”已形成2个实体节点,并配合云节点,高效服务于港航数据交换、水路运输电子证照共享等业务。

邓燕介绍,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数据交互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数据统计分析效率。以港口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上链”为例,长江流域38家重点港口,一个港口数据发生变化,不同节点自动同步更新,管理部门或专业机构可实时统计数据、分析趋势。

拓场景 精分析 创价值

笔者来到“长江航运智能管理驾驶舱”,技术人员在驾驶舱中随意点击一艘船舶,实时船位、船名、所载货物、运输航线、所属企业等信息一目了然,还可通过接入摄像头实时查看船舶驾驶舱动态。

据介绍,他们从长江全貌、船舶、船员、船公司、港口等五大维度构建长江全流域场景模型,开发30个近景模型,集成14个智慧应用系统和50余项航运指标分析,实现了“一屏掌控航运数据、一屏监测航运动态、一屏反映航运趋势”。该“驾驶舱”成果已集成到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平台智慧长江页面,并在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亮相。

“长江航运智能管理驾驶舱”是长江航运数据中心开发数据场景、拓展大数据在行业管理创新应用的一个缩影。

他们通过构建数据指标体系、探索AI算法等,不断挖掘数据潜力,精进数据分析,激发数据要素价值,赋能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

一项项数据统计辅助管理决策。“长江航运货物通过量测算模型”实现月度、年度数据精确测算,直观体现长江水路运输市场形势;“江海运输分析”多维度统计业务数据,明晰长江干线江海直达运输市场格局;“船舶运力结构分析”形成74个数据指标项,便利运力调控布局。特别是“长江进出港货运量分析”为国家决策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受交通运输部委托,数据中心利用航运大数据,精准分析长江干线各重点港口每日的进出港货量并实时报部,为国家准确掌握长江流域经济形势作出贡献。

一个个分析模型释放数字红利。“航线优化分析模型”科学测算货流,为航运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撑;“船舶运营分析模型”精准构建船舶画像,为船舶运营管理提供指导;“船员素质分析模型”综合评估船员的素质,为企业选拔、培训船员提供参考;“船企运营情况及港口运行效率分析模型”全面检测各项业务数据指标,为船企提升营运效率、港口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策略支持……这些分析模型已经服务于交通运输各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交通科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下一步,长江航运数据中心将加强与长江流域各管理部门和港航企业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强化与流域各省市的数据共享和互利,力争发展为全流域的航运数据中枢和智能中枢。”熊劲磊说。

编辑:马闪闪

责编:马闪闪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