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个始终保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路径——基于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创新实践的治理体系研究

2025-04-01 16:39:5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袁航 -标准+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载体,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笔者经过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信科集团”)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实践,提出了“五个始终保持”,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路径,不仅是对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更是科技型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可借鉴、可实践的“方法论”。

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激活发展新动能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学习力是科技型企业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密码。它不仅体现为技术与知识的更新能力,更在于将前沿成果转化为创新动能和发展势能。研究表明,构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组织生态,能够使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敏捷反应,将战略蓝图转化为发展实绩。信科集团通过搭建“院士讲堂+项目实训”的方式,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内外部技术交流,将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业务场景,为传统基建注入新质生产力,生动印证了"学习力就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科技型企业须以学习力为纽带,在三个维度破解发展课题:下好"先手棋",紧盯AI大模型、BIM数字孪生等技术前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技术储备;打好"攻坚战",围绕国家"AI+"行动等政策导向,在智能算力、北斗产业等领域集中突破;织好"生态网",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让知识流动贯穿研发、应用和产业全链条。

要让学习热情转化为持久发展动力,还需要构建更具生命力的学习机制。信科集团建立"战略预研-需求对焦-成果转化"的动态调节体系,将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家级科研攻关任务精准对接。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制学习"等机制创新,让技术骨干在重大工程中锤炼实战能力。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螺旋式提升,既响应了中央"四链深度融合"的要求,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生命线,既是国有科技型企业必须恪守的政治品格,更是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关键期,科技型企业往往面临着人才引育的结构性矛盾、产业转化的瓶颈制约、考核激励的机制短板、合规经营的管控风险等堵点痛点。信科集团发扬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结合科技企业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信科集团首创了“科学家治企”的机制,对于研发中心等部门,不设部门经理,不设管理职系,由部门首席科学家进行研发中心的全面管理,并大力推行技术职系的职业通道,为科研人员的选用育留打开了通道。

产业转化是实现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同步发展的关键环节,为破除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信科集团建立了市场、产品、研发、职能全链条贯通的“IPD”产品组织体系,形成以市场需求引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化的闭环。

科技企业的管理导向是扁平、高效,信科集团建立了由公司领导牵头负责的“包保机制”和“三清”制度,既是国资委和中交集团倡导的“穿透式监管”的具体举措,也符合科技企业的管理一般规律。通过这些措施,信科集团有效规范管理、规避风险、业务转型,实现了业务的逆周期增长。

此外,要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还需要以"先立后破、不破不立"的系统思维来推进作风建设。信科集团建立了以业绩论英雄的考核导向,推动考核指标体系实现"三个转变":从"台账厚度"向"发展高度"转变,从"痕迹管理"向"实绩管理"转变,从"过程留痕"向"结果问效"转变。通过构建"目标分解-过程督办-结果考评"穿透式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 以变革重塑核心竞争力

创业激情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变革创新是突破瓶颈的破局之钥。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的新形势下,信科集团作为一个有50年发展沿革的“老单位、新企业”,以归零心态再出发,将“二次创业”的闯劲融入发展基因。建立了“战略引领+改革驱动”的双轮发展式,既通过战略宣贯统一思想,明确“行业一流数智服务商”发展方向和“高科技、轻资产、市场化”企业定位,又通过市场化考核、项目责任制等机制传导压力,让“躺平者”躺不住、“观望者”坐不稳。在实践中,还通过设立创新攻坚“揭榜挂帅制”、成果转化“收益分红制”,推动科研团队从“要我创新”向“我要突破”转变。

变革的核心在于打破路径依赖。针对传统管理惯性,需构建“扁平化组织+敏捷化响应”的作战体系,打破部门墙、打通数据链,让创新资源向一线流动、决策权限向战场下沉。信科集团既刀刃向内推动流程再造,改“串行”流程为“并行”流程,推行分层授权和“放管服”,将审批环节压缩30%以上;又要眼睛向外布局前沿技术,持续跟踪研判技术和产业趋势,确保每年科技研发投入保持在12%以上。这种“在长跑中调整姿态”的变革哲学,让信科集团始终保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触角。

保持创业激情更需厚植创新文化的土壤。通过建立“容错不免责”的创新机制,划定试错“安全区”,对符合战略方向的算力中心、低空经济、海外科技产业等探索性业务,设置培育投入期,给予相对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同步完善“创新成果价值分享”制度,将技术突破、模式创新的商业价值与团队激励深度挂钩。这种“鼓励冒险但不盲目冒进、宽容失败但不纵容懈怠”的文化生态,让员工既敢闯“无人区”,又能锚定“坐标系”,在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

始终保持团结合作的心态 以协同放大竞争优势

团结协作是科技型企业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系统集成是释放潜能的关键路径。面对技术交叉融合、产业生态重构的新趋势,科技型企业尤其要打破内部各个研发部门、业务部门"各扫门前雪"的思维定式,构建"目标共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协同体系。“团结出干部、团结出业绩、团结出健康”这一观点不仅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更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信科集团通过探索建立“IPD”组织,着力在深化协同方面实现"三个打通":在管理流程上打通"前中后台"壁垒,建立端到端的责任链条;在资源配置上打通"条块分割"限制,完善技术、人才、资金的柔性调度机制;在考核激励上打通"部门墙",探索以项目为纽带的联合绩效评价体系。例如,基于BIM的虚拟数字建造产品,通过前后协同,规避了产品研发不适应市场真实需求的风险,同时产业转化的市场团队因为前期的高度参与而更加有产业推广的积极性和动力。

始终保持道德底线 以红色基因筑牢发展根基

国有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央企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把稳正确发展方向,将党的初心使命融入企业经营生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坚定信念、任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面对经营业绩考核的要求和压力下,信科集团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牢高质量发展方向盘,在三个方面树立示范:一是在发展理念上笃守战略定力,建立项目合同价差率三重管控机制,设立与业务特征适配的合理区间,从源头过滤低质效项目;二是在治理机制上强化纪法贯通,构建经营部门、风控部门、审计部门三位一体的穿透式预算监管体系,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三是在价值导向上厚植廉洁根基,将合规经营要求细化为分级分类管控指标,既作为业绩"硬杠杠",更上升至政治"必修课",从制度层面约束经营行为、塑造职业伦理,实现经济效益与政治效果、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

深化国企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健全"三不腐"一体推进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信科集团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强化正风肃纪,深化标本兼治,建立"一案四查"制度(查案件根源、查制度漏洞、查责任缺失、查思想偏差),开展全周期廉洁风险防控,强化监督效能,构建"纪检+审计+法务"协同监督体系,聚焦重大项目开展穿透式监督,将合同履约、资金支付等37项关键节点纳入穿透式监督体系,巩固治理成果,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年磨一剑"要求,建立"四风"问题立体化查纠机制。通过制度治党、监督护党、纪律强党的有机统一,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护航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中行稳致远。

"五个始终保持"是科技型国企改革发展的核心密钥:常学常新强根基,实事求是定航向,创业激情促创新,团结协作聚合力,底线思维守根本。这五大支柱相互支撑,构筑发展的坚实根基。新征程上,唯有以学习力驱动创新力、用务实作风破解难题、凭开拓锐气激活动能、借协同效应放大优势、靠底线意识防控风险,方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锻造战新产业主力军,在科技时代浪潮中挺起担当脊梁,交出无愧使命的发展答卷。

编辑:郭志萱

责编:李家辉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