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泛海CBD(中央商务区)附近,一座新建光储充放检一体化超充示范站正式投用。值得注意的是,其建设单位除了中建科工集团智慧停车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大型央企子公司,还有广东省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广州公交新能源公司)。在全国公交企业中,将自身产业拓展至外省的案例并不多见,这背后,是广州公交持续推进的“走出去”战略。
近年来,公共交通行业布局新兴产业已成为趋势,除了扎根本地,不少企业还开始主动“破圈”,跨越省际行政边界乃至国界,“走出去”寻找发展新机遇。
挖潜内需 产业转型升级
临近中午,武汉市新建的泛海CBD超充站陆续迎来几辆新能源汽车。“这边位置好,不远处就是商圈,等待充电时可以去吃个饭。”送客到万达广场后,滴滴网约车司机曾师傅顺道拐进充电站补电。
广州公交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站点是附近规模最大的超充电站,配备600千瓦液冷超充终端,共设有64个超充和快充车位,除网约车和私家车外,还支持货车充电。
2017年,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公交)开始孵化新能源板块,专门成立分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如今,萌芽正长成硕果。
此次落地武汉的项目,并非广州公交新能源领域首次开启省外合作。2023年,其新能源公司已联合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福建省漳平市建成首个超充站,助推漳平市充电网建设,迈出省外合作建设第一步。2024年8月,公司又与遵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新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2月合作建成遵义市厚道二手车市场500千瓦时梯次储能项目,为场内公交车充电站、物业商铺提供储能电力,这也是遵义地区首个梯次电池储能项目。
“在陕西西安、甘肃兰州,也有合作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同时我们联合香港中汇公司,布置香港版‘如约充电’平台,供应充电桩设备。”广州公交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香港版‘如约充电’平台已于去年11月正式上线,截至今年3月下旬总充电量达176万度。首批符合欧盟标准的智能充电设备已于近期交付,总价值近420万元。”
除了广州,越来越多城市的公交企业已经“走出去”。
浙江省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孵化的“新三板”上市企业——金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通科技),成立以来共协助292座城市交付公共自行车项目,包括河南安阳、山西太原、江西南昌、云南昆明等28个城市。
今年3月,金通科技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成功完成公共自行车“无桩化”升级改造项目。“截至2024年年底,浦口公共自行车日累计服务超3000万人次,按平均每人次骑行10—15分钟、约3.5公里左右计算,对比同等里程选择小汽车出行,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2万吨。”金通科技市场营销中心总监黄晶介绍。
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株洲公交)携手国内车辆制动系统龙头民营企业——浙江瑞立集团,合资成立株洲市新瑞立公交汽配有限责任公司。据了解,该公司主要负责商用车零配件的批发零售业务,服务范围覆盖株洲市区及周边四县,并将逐步扩大经营规模。
“通过创新采用与民企合资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集团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实现了规模效应,通过批量采购议价、优化供应商渠道等措施,持续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确保物资供应及时可靠。”株洲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24年下半年,合资公司新增用户49家、车队用户3家,月收入持续增长。
该负责人还表示,这种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合作模式,在公交汽配领域是一次创新尝试,突破了传统公交物资供应的单一模式,为公交物资供应产业链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积极出海 互利互信共赢
向外输出技术、产品、业务模式,既考验公共交通企业深化自身改革、创新产业布局的内功,也借由真实市场反馈检验着企业改革发展成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扎根国内市场之余,公交企业正将目光投向海外。比如在新加坡,广州公交与该国最大的综合交通服务运营商康福德高成立合资公司,开拓新加坡新能源业务。在中东市场,广州公交与沙特阿拉伯当地最大的公交运营企业SAPTCO达成数字化系统建设合作。
“去年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上,我们自主研发的数据智能服务平台DAAS(智慧公交大脑)产品获得广泛认可,公司与锐明技术中东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中东地区公共交通建设提供高效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广州公交旗下交信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之前,该产品已经成功打开新加坡和俄罗斯市场。此次进入中东市场后,交信投公司将为当地公交企业提供智能调度、公交自动排发班、客流分析预测等系统建设服务,支撑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早在2017年,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智慧公交一体化产品和服务便已走出国门,与缅甸仰光省6家公交公司达成合作。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智慧公交已全面覆盖仰光公交领域,成功帮助仰光省19家公交公司的116条公交线路、4000余辆公交车开通IC卡刷卡和二维码乘车功能,为当地搭建起公共交通一卡通运营体系,并培养了一批公共交通运营人员,平均每天服务乘客50万人次。接下来,集团旗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会进一步将智慧公交业务拓展到缅甸其他城市。
依托海外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深圳、广州、西安等城市的地铁运营企业也已进入国外市场。
2024年11月,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宣布成立国际事业部,作为其国际业务板块的“探路器”和“参谋部”。此时,首批技术人员已提前抵达阿斯塔纳开始工作,这也是天津轨道交通集团首次派出项目组驻扎海外。5个月前,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地铁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市就新交通系统轻轨一期(机场至新火车站路段)设备系统建设达成合作,这一轻轨项目是“中哈产能合作早期收获项目清单”重大项目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海外市场需求正不断增长,坚定不移走出去、闯出去,既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秉军告诉记者,当前正主要瞄准中亚、南美、中东、东南亚等潜在市场,摸清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与合作潜力,掌握当地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同步完善国际业务制度体系,筑牢风险“防火墙”。未来将继续深度整合资源,与有海外市场业务布局和影响力的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共同开拓更大的蓝海市场。
编辑:何宇
责编: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