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市场“合拍”创佳绩 ——内蒙古加快培育交通物流领军企业 

2025-05-14 16:12:41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焦杨 孟根其其格 -标准+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自治区完成综合货运量5.8亿吨、货物周转量1374.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和2.6%。在政企运“双找”政策支持下,已签订长协运输合同1208万吨,运费金额2.16亿元。

交通运输领域助企行动落实落细,内蒙古自治区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3月,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第三批)名单公布,“内蒙古自治区构建政策与市场‘同频共振’政策体系加快培育交通物流领军企业”案例入选,为全国交通物流行业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实践样本。——编者

cd152153cf257fa97490991a386bbfb.jpg

找到合适的生意“搭子”

“通过自治区‘双找’对接机制,我们企业顺利对接到了赤峰平煤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赤峰现代智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思名如释重负地说。赤峰现代智慧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企业,创建初期面临货源不足的问题。在赤峰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的“培育壮大现代交通物流领军企业政企运‘双找’座谈会”上,公司顺利解决了经营难题。

在乌兰察布市,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主动上门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交通物流领军企业与能源、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当地万联易达物流公司与大同万山实业、丰镇宇宏贸易公司达成年产量12.6万吨硅锰合金和年供货量11万吨的铁合金运输合作意向。

内蒙古运输以大宗商品、长距离运输为主,交通物流需求总量大。而目前公路运输市场主体小、散、弱,供需双方难以直接形成有效对接。给货源,无疑成为有效助企的重要环节。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市、县分级牵头的政企运“双找”协调机制,支持交通物流领军企业与能源、制造、商贸、农畜产品等大型货主企业供需对接,成立供应链企业联盟。一方面,帮助货主找成本低、效率高、排放少的交通物流企业,另一方面,帮助交通物流领军企业找到货源稳定、信誉好的货主,促进产销运协同发展。

在“双找”对接会上,企业间实现了双向奔赴。赤峰平煤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以往保供煤采取传统运输方式,即承运商提供运力,车辆在途运输状态无法做到全程监控,导致保供煤运输途中出现了倒卖、倒换现象。“赤峰现代智慧物流有限公司专门研发了保供煤运输监管平台,实现了车辆全程监管,正是我们需要的。”该负责人说。

不少企业都找到了生意“搭子”,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组织“双找”对接会26次,签订长期运输协议3300万吨。其中,促成乌海市海易通新能源运输企业与当地焦化企业、电厂、煤矿签订长期运输合同300万吨;协调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伊利增开牛奶多式联运班列;推动煤炭运输中长期合同到港兑现率由39.4%提高到90%。

供应链上下游互通互联

数字赋能,推动网络货运不断升级。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货运完成运单727.3万单、货运量2.6亿吨、交易额16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4.8%、350.7%、245%。今年一季度,网络货运完成运单204.5万单、货运量7348.7万吨、运费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30.2%、28.6%、19.4%。

信息互通互联在推动行业发展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自治区加速构建网络货运“1+1+N”发展模式,即构建1个全区性综合物流平台,建设1个行业监管服务平台,支持各地建设N个优势特色物流平台。2023年,由内蒙古交通集团牵头打造“蒙马智运”数字物流综合平台,推动全区交通物流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升级。纵向层面,数字化交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壁垒;横向层面,实现了与邮政、快递、电商、冷链物流平台,以及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信息共享。同时,交通、公安、能源等部门免费向交通物流领军企业开放物流数据,企业再向多式联运、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开放业务数据,形成了数据共享的良性循环。

“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运输服务处处长郭莹介绍,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货运监管平台累计接入相关企业202家,其中135家企业开启正式监测。

内蒙古自治区依据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制定了运输场景布局规划,给予发展新模式领军企业“特许经营权”,全区高速收费站、超限检测站、大型工矿企业开设绿色通道240余处,保障新能源重卡优先装卸、优先通行。同时,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依托鄂尔多斯市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场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干线公铁联运+两端新能源绿色短倒”运输示范项目、自动驾驶编组模式运输示范项目。立足包头市电煤中短距离集疏运场景,大力推广“陆港+集装箱+新能源重卡”绿色化运输示范模式。如今,包头智慧陆港运输效率显著提高。

b7dd8ffbd9c042e29a2c0cb9ef4e3c2.jpg

交通物流企业拔节生长

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培育产值超5亿元交通物流领军企业20家。这背后,是充分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让政策红利转化成企业的发展动力。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下足了功夫,通过深入重点交通物流企业走访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了解重点货物流量流向、产业布局、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需求后,助力打造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抗风险能力突出的现代化交通物流领军企业。

去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培育壮大现代交通物流领军企业行动方案》,提出30条支持政策。《方案》提到,围绕创新、就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等维度建立领军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排名前15的领军企业分档给予奖补政策。

政策有力,机会更多。《方案》对表现突出的地区、企业给予“真金白银”政策支持。对上年度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的交通物流企业,购置新能源重卡、无人驾驶卡车以及建设充换电设施的贷款,按照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70%且不超过2%的利率,给予每年不超过200万元贴息。鼓励银行机构开发适合于交通物流企业的动产质押类贷款产品,推出应收账款融资解决方案。

“交通物流领军企业需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行业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潜力,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服务质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郭莹介绍,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做强既有交通物流企业、积极组建多式联运经营人、培育专精特新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融合型交通物流企业。同时,持续推动“双找”机制,推进智慧煤炭服务试点体系建设,积极为企业找订单、拓市场。计划到2026年,培育壮大交通物流领军企业达到50家以上,单位货物周转量物流成本下降6%。


编辑:焦杨

责编:焦杨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