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航院好声音,谱写职教新篇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度挖掘学校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追求卓越、砥砺奋进、成长成才、服务发展的感人故事,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苏航院)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多效并行赓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精心策划开展了“何以航院强校有我”江苏航运学院好故事征集宣讲活动。首次申报好故事作品28个,经初审遴选和现场评选展示,10个作品入选年度好故事。此项活动,是学校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是坚持时代性、思想性、故事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小切口”反映学校“双高计划”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大主题”,用航院人的“小故事”反映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时代”。
“何以航院·强校有我”对江苏航院师生而言,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位航院人的责任与担当。此次活动涌现出来的航院好故事均源自学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学生、校友在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和服务行业企业及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经历,天然承载着工匠精神、劳动价值、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奏响了一曲激昂奋进的航院之歌,让师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技能成才与家国情怀的深层联结,激励着更多航院师生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追逐梦想、创造辉煌,让技能报国的信念生根发芽。
匠心育人 师者风范映初心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这是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江苏航院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中锻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和高层次领军人才,专任教师“双师”比例达90%。
江苏省模范教师、江苏工匠闫伟领衔“三技融合”育人模式,将企业真实技术难题转化为鲜活的教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学生团队在全国船舶能源动力与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李胜永教授带领的城市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团队,与南通地铁携手共建产业学院,通过资源共享、基地共建、师资互聘等深度合作,创新“双轨赋能、三标贯通”人才培养,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智能制造与信息学院杨锡平博士深耕激光加工技术领域,在科研攻坚中淬炼匠心,带领团队两度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由11人组成的极地科考教师助航团队无惧艰险、勇挑重担,毅然投身南北极科考事业,在极端恶劣的航行环境中坚守岗位,为中国极地事业作出了贡献。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担当。江苏航院教师以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方面,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以爱为舟 以责为桨伴成长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也是漫长的修行,学校辅导员们用师者仁心践行教育使命,构成教育温暖的底色。
交通工程学院辅导员蔡卫星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带领多位学生成长为职教毕业生的标杆。“学生在哪里,我的工作就在哪里;学生成长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她用这句话诠释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她的引导下,许多学生快速成长为行业企业挑大梁的骨干、高层次人才和省市级先进个人,在技能报国中成就了精彩人生。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崔顾芳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就业指导岗位,创新“一生一策”帮扶法,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就业帮扶计划。“只要学生需要,我就会一直亮着。”这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无数学子的人生航程,也映照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辅导员朱旭指导学生组建“江海星火”井冈山精神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活动优秀团队,以理论宣讲方式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引领青年学生投身基层服务,助力学生成长。
后勤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力量。学校后勤团队秉持“精勤守后、厚情育人”的服务理念,冲锋在一线,服务在一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
以技立身 奋力拼搏绽光芒
职教学子以技立身,追求卓越,奋力拼搏,在各自的领域绽放光芒。
2007届优秀毕业生王秋松就职于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公司,追求技术工艺精益求精,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成长为建造“国之重器”的新时代大国工匠。为捕捉用户0.3秒的视觉焦点,2022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李源灿同学,发明“闪视训练法”,调配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刺眼的“非遗红”,被编入学校教学实训手册。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智慧未来”物流团队的高倜鹏老师和李周宇同学,先后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物流赛项一等奖、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高职组智慧物流赛项金奖,用智慧拼搏,教学相长,谱写双向奔赴的职教赞歌。
江苏航院学子用奋力拼搏、踏浪前行的热血故事传递着职教人的铿锵足音,传递着职业教育的温度与时代价值,让更多的人看见职业教育赋能人生、技能点亮未来的生动图景。
追光而行 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作为南通农村的一名党总支副书记,2015届毕业生许灿通过一场场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乡村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光发热。2010届优秀毕业生王林经历高考失利、职场受挫、退伍回乡,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中成就自己。他利用流转土地种植菌菇,从刚开始的10亩,到如今扩展至160亩,让24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用“白杆杆”撑起了“致富伞”。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江苏航院学子以实践行动扎根乡村,以职教赋予的知识与技能为翼,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挖掘好故事 多元发展启新程
职业教育不是终点,而是始发港。
2017届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陈博楠从江苏航院启航,一路逐梦前行,先后考取常州大学本科、浙江大学硕士,成长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生动展现了奋斗与拼搏的力量。2016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毕业生李倩文,从高考失利到专科生,从拄拐求学到博士深造、国外留学,用十年青春,书写了一段逆风飞翔的故事。2020届毕业生任里才作为自立少年,投身火热军营磨练意志,成为矢志奋斗的技术尖兵,入选“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人物”。“人生的每个阶段,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初心。”任里才说,“相信我们这一代青年,必能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书写华彩篇章。”
在职业教育多元发展的壮阔征程中,江苏航院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初心使命,致力于持续提升育人成效和服务贡献,照亮无数师生逐梦的航向。江苏航院学子以技为剑、以梦为马,在各个领域披荆斩棘、绽放光芒,用实际行动诠释职业教育的无限可能。
江苏航院好故事从多个维度生动呈现了航院优师教书育人、学子成长成才、校友技能报国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航院人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担使命的精神风貌,激励每一位航院人更加坚定地投身教育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未来,江苏航院将继续挖掘呈现教育底色、凸显职教特色、闪耀时代亮色的好故事,引导师生传播好故事、学习好故事,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贡献力量。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