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未来出行:车路云一体化为交通注入“新质”动能

2025-07-03 19:41:47 来源: 作者:孙海艺 李铭涵 梁熙明 -标准+

方向盘后空无一人,车辆却能自如穿梭于早高峰车流;路侧看似普通的路杆,集成了感知、计算、通信等多种功能,成为道路的“智慧眼”;云端平台实时汇聚海量数据,精准调度着区域交通……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简称示范区)的日常图景。

7月2日,由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的“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一线探访”活动首站在北京启动。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1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采访调研团,共同走进示范区,体验未来出行,开启“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应用的探索之旅。

破解单车智能瓶颈 协同是基础

“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协同:通过智能化改造的道路基础设施(智慧的路)、具备网联能力的车辆(聪明的车)和强大的云端平台(实时的云),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突破单车智能的局限。“单车智能就像独行侠,感知范围有限,难以应对复杂、混合的交通环境。”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峰介绍道,“例如,当自动驾驶车辆被大车遮挡视线时,路侧感知设备能帮助车辆‘看到’盲区内突然窜出的行人或非机动车,并将信息实时传输给车辆和云平台,让车辆能够提前避让,这就是协同感知。”

记者了解到,目前,示范区已建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实现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在车端,车路协同安全性能提升得到实践证明,实现智能网联乘用车、无人配送、无人清扫等8大类城市应用场景全面协同发展;在路端,示范区按照“多感合一、多杆合一”推进建设,率先定义标准路口建设方案,并推进感知分级分类,多措并举降低路侧建设成本;在云端,已建成全市统一云控平台,提供车路云一体化功能服务、车辆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各类服务;在网端,已开展车路云一体化、交管视频回传、车辆运行监管、远程驾驶等多种场景的测试和应用;在图端,示范区积极开展众源更新、安全传输、在线审图等核心技术探索,打造高精度地图全流程合规应用北京方案。

效率提升看得见 创新是核心

目前,示范区线上监测管理平台已融合来自车辆基础数据、车载终端数据、车辆运行数据、路侧全量感知数据等60多项数据,共同形成示范区数据大脑。

早高峰时段,一辆自动驾驶乘用车正平稳行驶。当车辆抵达第一个路口时,信号灯恰好跳转至绿色;行至第二个路口,原本即将变红的信号灯竟“贴心”地延长了5 秒绿灯时长……这便是示范区“一路绿灯”的真实体验。

这种“绿灯接力”的奥秘,藏在示范区覆盖300多个路口的动态信息网络里。这些路口的设施会将红绿灯状态、绿波推荐车速等信息实时推送至图商导航App与网联车载终端,为车辆调控行驶速度、辅助驾驶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据了解,示范区已经有60条街道实现动态绿波,在最长的绿波带,甚至可能一次性连续通过8—9个路口。

“平台每天自动优化交通信号配时达3.5万次,平均每个路口约10.7分钟就优化一次。”相关负责人介绍,经第三方机构评价,示范区关键路口交通流量增加19.7%的情况下,绿波道路全天平均停车次数降低40.6%,平均行驶时间缩短13.7%,平均速度提升15.1%。

规模化应用落地 场景是关键

滑动屏幕,自动驾驶车辆随即平稳起步,流畅汇入亦庄开放道路的混合车流中;方向盘自动转动,车辆自如地跟车、变道、通过路口,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在百度Apollo Park,记者亲身体验了萝卜快跑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技术的价值在于服务于人。在萝卜快跑车辆上,无障碍关爱功能同样亮眼:蓝牙自动解锁、全语音交互控制等技术解决了视障用户找车、开关门、车内操作等难题。为视障群体打造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依托“车路云一体化”体系,自动驾驶服务已在多场景落地运行。凌晨的亦庄,自动驾驶环卫车正忙碌作业。每天,这些“环卫小卫士”准时从车库出发,按照预设路线清扫街道。车顶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实时感知周边环境,遇到障碍物自动绕行,垃圾桶满溢监测设备则能及时将垃圾清运需求反馈至管理平台。

跨区域的自动驾驶接驳服务也在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从大兴机场往返经开区的自动驾驶接驳服务累计测试里程近60万公里,商业化订单超600单。北京南站往返经开区的自动驾驶服务同样进展顺利,2024年5月启动实车测试,2025年3月开通商业化试点,测试里程已超6万公里。这些服务为旅客在交通枢纽和经开区之间搭建了便捷的出行桥梁。

同样,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智能网联重卡正开展着跨区域的货运运输,这条125公里长的京津冀首条智能网联测试高速,实现了天津港到马驹桥物流园的高效联运,为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示范区,方向盘后的“空位”已非个例,而是“车路云一体化”技术体系规模化应用的生动注脚。这背后,是政策先行先试的勇气、技术协同创新的突破、产业生态的繁荣以及对出行本质的重新思考——让交通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包容。示范区探索的“北京样板”,正为我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未来出行变革,提供着宝贵的实践经验。

编辑:孙海艺

责编:孙海艺

审核: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