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西支主桥“昌”字结构完成吊装

2025-07-21 20:28:2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于沛池 宋昱 -标准+

7月19日,随着最后一个“昌”字钢结构在高空中焊接就位,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昌九高铁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西支主桥主塔“昌”字结构完成施工。这一关键节点的完成,不仅为大桥增添了独特的景观标识,更标志着昌九高铁向通车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匠心设计:“昌”字造型承载多重意义

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西支主桥主塔上横梁与中横梁之间设计有一个“昌”字结构,寓意南昌“昌大南疆”的城市文化底蕴与高铁发展的“繁荣昌盛”。该结构为封闭式箱型截面钢结构,将上横梁、中横梁连成整体,有效改善顶部两道横梁的受力情况,加强上塔柱的稳定性。“昌”字结构总高17.74米,标准截面宽2米、长4米,壁厚10毫米,采用Q345qD高强度钢材,单件总重约129.98吨(含预埋节段)。

“昌”字结构共分为14个节段制造,包含预埋部分和工厂预制节段。这种分节设计既满足了制造精度要求,又适应了高空吊装的施工条件,充分体现了“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的现代桥梁建设理念。

攻坚克难:多项技术创新保障施工精度

“昌”字结构的吊装施工面临高空作业风险高、吊装精度要求严、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等多重挑战。中铁大桥局项目团队联合设计、监理单位,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确保了施工安全与质量。

在吊装系统设计上,项目采用“提升+纵移”双系统协同作业。提升系统由卷扬机、提升梁、扁担梁等组成,通过4台150KN电动卷扬机实现同步提升;纵移系统则依托悬挑梁、滑道梁及千斤顶,实现结构在6米范围内的精准移位。为应对高空风荷载影响,团队专门开展风荷载模拟计算,确保吊装过程稳定。

针对焊接质量这一关键环节,施工团队采用CO₂气体保护焊单面焊接双面成型工艺,所有焊缝进行100%探伤检测,合格率达100%。同时,对主塔混凝土结构设置应力监测点,实时监控吊装过程中横梁根部应力变化,确保结构安全。

协同攻坚:多方联动筑牢安全质量防线

为保障施工顺利推进,昌九城际铁路公司牵头组织召开专项施工方案评审会,邀请7位业内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重点优化吊点设计、风荷载应对、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为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监理单位全程参与施工过程管控,对吊装前试吊、提升纵移同步性、焊接等关键环节进行旁站监督,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此次“昌”字结构顺利吊装完成,不仅标志着大桥主塔工程全面收官,更为后续桥面系施工及轨道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昌九高铁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横跨赣江,是新建京港高速铁路九江至南昌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新建京港高速铁路九江至南昌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京港(台)通道的关键区段,也是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福银综合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缓解铁路运能紧张情况,提升运输效率,对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打造昌九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廉建尧

责编:赵珊珊

审核:马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