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上旬,随着34辆崭新的客车陆续驶出车站,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启动。连城县成为龙岩市第5个实现全县域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县。
家住连城县庙前镇村民张大爷以前进城要坐中巴,一趟车费就需要16元,“现在改成公交车,只要13块钱!我经常去县城看孙子,来回就能省6块钱。”如今的龙岩,县域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范围覆盖全市约80%的乡镇和75%的建制村,覆盖率居福建省第一梯队,惠及人口超百万。
平均票价下降近40%
“十四五”期,龙岩市大力推进县域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
改造具体给农村群众带来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龙岩市道路运输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嘉介绍:“实惠是多方面、实实在在的。首先是出行成本显著降低。在开展改造的同时,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普惠票价政策,比如连城县在改造完成后,城区至乡镇线路按核定票价的80%收费,平均降幅超过20%,部分线路降幅更大。从全市范围来看,平均票价下降了近40%,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贵’的问题,提升了群众出行的获得感。此外,改造后的农村客运车辆班次密度普遍增加,像连城县重点线路日均发车频次提升了30%。在人口密集乡镇,高峰期发车间隔缩短至10分钟一班,基本实现了‘随到随走’或短时等待。”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龙岩交通持续优化运力结构,淘汰并更新287辆老旧农村客车,显著提升了运营车辆舒适性、安全性和环保水平。在资金扶持保障方面,龙岩交通积极争取省级补助资金,近3年累计补助超7689万元,有效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十四五”期永定区、上杭县、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等5个县区年均补贴近3079万元。
收入有保障 运营更稳定
“以前农村客运班线都是我们自负盈亏,有时候一天跑下来还不够油钱,只能短期报停降低损失,但又会造成线路沿途群众出行不便。城乡公交改造后,企业有了政策资金保障,我们每个月收入也有了基础保障。”长汀至河田班线的驾驶员韩杰高兴奋地说。
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有效解决了一些冷门线路、偏远线路经营者的收入不稳定,甚至亏损的困境,让经营者把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安全运营和服务中,农村客运企业也能更有效地落实从业人员和车辆技术安全管理责任,推动农村客运由“开得通、走得了”向“留得住、通得好”转变,更好满足农村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如今政府重视农村客运的社会公益属性,通过公交化改造,老旧客车得到及时更新,也能够让驾驶员安心,实惠的票价也吸引一部分客源回流,实现良性循环。”福建龙洲运输集团运务部经理郭建中说。在改造的同时,结合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龙岩交通运用“主线+支线+区域运营”等灵活运营模式,指导各县(市、区)购买107辆适配车型,积极推广利用公交化网络和站场资源搭载小件快递、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发挥客货邮融合发展的综合效能,有效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龙岩全市119个乡镇、1791个建制村中,95个乡镇、1333个建制村完成了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累计新增及优化111条农村客运班线,日均发车760班次,日均客运量达1.23万人次,较改造前增长25%。
编辑:翟永威
责编:郭一麟
审核: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