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污”到“提质”:解码长泾污水处理厂的“智慧生态经”

2025-08-21 16:59:14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吴佳敏 -标准+

在江苏无锡江阴长泾镇印染产业园区北部,一座占地仅4.6万平方米的“环保枢纽”正以“智慧+生态”的双重逻辑,重新定义工业污水处理的行业标杆。这里是中交上航局承建的长泾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现场——22座污水处理构筑物已褪去蓝色防护架,露出银灰色的池壁,在夏日的阳光下折射出清洌的光与隔岸绿野交织成一幅“工业与生态共生”的生动画卷。

作为长三角地区印染废水治理的“破题之作”,项目投产后日处理规模达5万吨,印染废水回用率达50%,出水水质达全国最严标准。它不仅破解了“高浓度废水难降解、低浓度废水资源浪费”的行业痛点,更以“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党建赋能”的组合拳,为工业治污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共生”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交样本”。

绿色蝶变:从“浊流”到“清泉”的生态跃升

在印染产业高速发展的长泾镇,每天数万吨废水曾是压在企业与居民心头的“生态之痛”——传统污水处理厂“一锅端”处理模式,常导致高浓度废水处理不彻底、低浓度废水直接排放的资源浪费;印染废水含染料、助剂、重金属等难降解污染物,成分复杂如“化工鸡尾酒”,更让常规工艺捉襟见肘,而长泾污水处理厂如同“生态净化器”,通过创新工艺将废水“吃干榨净”:通过混凝沉淀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采用芬顿高级氧化技术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利用超滤反渗透提升高品质回用水量,同时集成智能加药系统和在线监测设备,通过精准调控,确保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和实现回用水循环利用。

“过去低浓度废水处理后只能排放,现在50%的废水能‘变废为宝’,重新得到回收利用。”项目党支部书记甘雁飞翻开项目设计标准接着说,“项目建成后出水水质达到全国最严排放标准,为当地印染行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央企担当:网格化与数字化的双轮驱动

走进工地,22座构筑物如精密仪器般有序排布,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场地受限、交叉施工”的“硬骨头”。“69亩(4.6万平方米)地要放下22个池体、配套管网和设备,相当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开工初期团队面临“三难”:场地小导致材料堆放难、工艺交叉导致协调难、工期紧导致效率难。为此,项目团队创新管理模式,采用“网格化作战+数字化管控”模式,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元,一名施工员“认领”一个网格,每个网格标注“时间-质量-责任”三维坐标,像“拼图游戏”般精准推进;同时搭建智慧工地平台,集成实名制通道、视频监控、智能安全帽定位等系统,实现全要素数字化管控。

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每天使用手机App进行移动巡检、隐患排查、将现场隐患问题的发现、整改和落实的全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监测系统和监控系统能实时反映项目监测数据和施工现场真实情况,这便于项目安全的管理。

更直观的改变在效率——通过“白加黑”立体施工矩阵打破时空限制——白天机械轰鸣抢进度,夜晚技术团队研讨优化方案,将总目标分解为每日攻坚任务,实现从钢筋绑扎到设备安装的全流程精准管控。

红色引擎: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

在项目部的“文化长廊”里,一首“廉洁三字经”格外醒目,从党支部到综合部,从财务部到质检部……以朗朗上口的文字形式概括出每个部门的工作特点与廉洁要求。这是项目党支部“泾水先锋”党建品牌的一个缩影——以“党建+技术”“党建+安全”为双轮,将党组织的“红色动能”转化为工程建设的“绿色效能”。

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坚队”持续活跃在项目施工一线,有效协调各方资源,克服场地限制、高温作业、交叉施工等难题,在骄阳似火的八月掀起浓厚的大干氛围。

党建引领下的创新活力同样澎湃,依托“泾水先锋青年创新工作室”,项目团队攻克薄壁池体防渗抗裂技术难关,发表学术论文2篇,获国家专利10余项、QC成果2项;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下,安全理念转化为智慧平台上跳动的轨迹,智能语音提示系统,实现了安全隐患智能预警。在这片热土上,“党员先锋岗”与“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交相辉映,以红色动能驱动绿色工程,真正做到了“把党旗插在技术攻关第一线”。

“党建不是虚功,而是把‘央企责任’转化为‘地方获得感’的桥梁。”随着2025年四季度进水调试试运行,这座占地4.6万平方米的“环保巨舰”即将投运。它不仅是印染园区的治水中枢,更将成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回用水直供企业生产,泥饼资源化利用……长泾污水处理厂正以“中交速度”兑现承诺,用“毫米精度”雕琢品质,为“美丽无锡”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长泾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仅是一座污水处理厂的“焕新”,更是工业治污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共生”转型的缩影。其“智慧生态经”的核心,是以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痛点、以央企担当提升管理效能、以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是中交上航局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未来,这里流淌的不仅是清澈的碧水,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因。正如施工负责人韦雨所言:“我们建的不仅是一座污水处理厂,更是守护一方水生态的‘责任田’。未来,江苏交建公司将继续以‘双碳’战略为指引,让每一滴污水都找到属于自己的‘重生之路’。”

编辑:张一坤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