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要下足“绣花”功夫

2025-08-29 14:14:4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乔川龙 -标准+

城市交通治理是保障城市功能有序运转、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智能化精细化治理之路,创新城市交通治理理念、模式、手段,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水平,更好支撑保障城市发展。与此同时,伴随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成为服务城市发展的活跃力量。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灵活、流动性强等特点,还应持续抓好交通运输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权益保障。

加快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

随着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治理复杂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去“粗放式”的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方式,导致部分公共交通服务短缺、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急需优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功能布局。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完整街道设计方法,对街道、道路和桥梁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运行和维护,以保障不同年龄段出行者的通行权,满足出行需求和安全要求,营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着力解决大型公共交通转乘站点人行通道堵塞的问题,合理规划共享单车专用停放区。缓解小汽车停车难问题,在老旧小区、学校、医院、政务服务中心等周边道路,施划路内停车位,满足临停需求,提高停车位周转率。

适应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强化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更好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益,让换乘更便捷高效。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优化设置并科学利用公交专用通道,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按照城市发展能级转换要求,积极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以审慎包容的态度,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因地制宜推动“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

探索智能化精细化治理路径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重点做好城市平面交叉口的渠化工作,合理分离交通冲突。有效应对城市交通潮汐特征,合理设置潮汐车道、可变车道,科学设置交通标识标线信息、道路衔接关系信息等,提高通行效率,保障驾驶安全。

做好医院、学校、老旧街区、热门景点、商业中心等交通拥堵易发区的治理工作,通过微循环改造,优化周边区域交通路网,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加大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倡导文明出行。

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对交通治理的赋能作用,如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湖南湘潭等城市建设智能信控系统,通过智能调节信号灯,由“车等灯”向“灯看车”转变,实现动态配时,大幅提升城市路网通行效率。

建立数智化交通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交通态势快速研判、交通事件快速处置。推动城市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如广东深圳智慧停车系统通过车位数字化改造、共享错峰机制,将路内停车位周转率提升了40%。

打造城市公交车、出租汽车等营运车辆一网统管监管平台,通过一网统管等平台实现穿透式监管,对甩客、拒载、绕路等违规行为实现精准查处。通过大数据分析、轨迹对比、车型对比,对非法营运车辆进行精准识别。

运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监测平台,对城市桥梁、隧道等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极端气象条件下易结冰、积水路段进行重点监测,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不断提升城市交通韧性。

加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约车、网络货运等交通运输新业态不断涌现,网约车司机、网络货运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的工作要求,突出抓好行业新业态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将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

网约车、网络货运等平台对吸纳新就业群体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近年来平台之间的“内卷式”竞争,不断压低订单价格,使网约车司机、网络货运司机获利空间被压缩。行业管理部门应切实维护好这些新就业群体的权益和利益,加强平台监管,责成其履行好社会责任。

此外,应发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倾听司机群体的心声和呼声,做到接诉即办,积极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确保行业安全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信息中心)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