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构货运物流生态

专访货拉拉首席技术官张浩

2025-09-10 21:28:09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钇杭 -标准+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在交通、物流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作为互联网平台企业,货拉拉近年来在货运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作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记者对货拉拉首席技术官张浩进行了专访,听他详细介绍货拉拉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推动物流行业智能化转型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智慧大脑提升派接单效率

张浩介绍,货拉拉聚焦的货运细分市场具有特殊性。“供需两端都极为零散,标准化程度低,容易引发车货不匹配、服务与价格不协调等问题,无形中推高了全行业的交易成本。”

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与运力分布特征、潜在规律与动态供需关系等因素,实现车货智能化精准匹配、提升司机接单效率,成为货拉拉一直在探索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在数据开发过程中,货拉拉与腾讯云深度协作构建了新一代离线大数据平台,将高达40PB(拍字节)的海量业务数据平稳迁移至云端。该平台依托云端弹性算力及高可靠存储服务等基础资源,在确保货拉拉日常业务全程无感知、无中断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数据处理平台的运行稳定性与安全可靠性。数据显示,新一代离线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IT成本降低约30%,离线链路计算效率提升10%,核心经营报表产出时间缩短1小时。

依托高效、弹性的数据底座,货拉拉构建出一套智能调度系统——智慧大脑。该系统融合运力调度、车货匹配、路径规划等多个算法实现对物流资源的动态优化与实时响应。

目前,货拉拉平台可处理日均百万的订单与司机之间的即时分配问题,平台订单的司机准点率达95%,货运需求配对率达92%。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货运物流效率不断提升。现在货车司机找货变得更加容易,与数年前跑物流园信息部“趴活”相比,接单效率提升了2—3倍。

智能识别拦截异常订单

当前公路货运市场整体运力供大于求。货运平台作为供需两端的桥梁,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构建良好的货运生态是货拉拉近年以来一直探索和践行的方向。

“纯粹的价格竞争会导致恶性循环。我们更关注如何让中小企业或者个人用户选车更精准,让货车司机接单效率更高,让体验更好。”张浩说。

人工智能成为破局的重要工具。针对货车司机反映强烈的虚假订单、外挂软件等问题,货拉拉正在利用AI技术监控订单数据流向。

“当有异常订单出现,如短时间内同一账号在不同区域频繁下单、远超正常速度的下单操作等可疑情况,AI便能迅速捕捉虚假发货、恶意刷单、黄牛等行为。一旦发现,立即拦截订单并向平台反馈,将采取限制下单、封号等措施。”张浩介绍。

货拉拉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共计封禁假单用户数量近4万单,打击外挂5款,切实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

“除了打击假单、外挂、黄牛,我们也利用AI技术进行智能判责,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技术,评估司机和用户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订单纠纷发生时的判责公平。”张浩说。

而在用户侧,针对用户选择车型不准的问题,货拉拉研发了AR识货功能,用户利用手机拍照即可判断货物大小、种类,并可精准推荐合适车型,显著降低了用户的下单成本。

打造用户和司机的智能助手

近年来,伴随着ChatGPT和Deepseek先后出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广泛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货拉拉在第一时间跟进,并积极探索大模型在公路货运领域方面的应用。

在腾讯云的技术支持下,货拉拉打造了货运无忧大模型,主打场景化、轻量化,将其定位为“你身边的物流专家”。目前,其货运事实性问答准确率超过90%,在货拉拉业务知识、货运行业概念知识、货运企业信息、货运行业洞察、货运法律政策等维度能力评测中均表现优秀。

谈及大模型在各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张浩指出,目前该模型已经在数据分析、办公助手、客服等多个业务领域得到了深入应用。

“腾讯云在语音识别等技术难题上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张浩表示,腾讯云在货拉拉派驻研发、产品、服务等人员,与货拉拉共同组建项目联合攻坚实验室,共建联合解决方案。在腾讯云产品能力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工程优化、算法优化、业务逻辑梳理,持续优化大模型在对话场景中的服务能力,最终实现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4%,语音合成真人度达到92%,位居行业前列。

伴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货拉拉正在联合腾讯云积极探索打造面向用户以及司机AI助手的可能性。“比如在司机侧实现订单管理功能,可以智能提醒司机哪里有货,哪里单多,帮助司机提高接单抢单效率。”

作为技术方面的专家,张浩对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冷静的认知:“人工智能尚不能彻底重构物流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变革仍需长期技术积累与生态协同。货拉拉将保持长期投入,做务实、有用的AI。”

编辑:刘钇杭

责编:焦杨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