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申报方向指引(2025年)》(简称《指引》)正式发布,这份文件不仅是交通运输行业未来试点建设的风向标,更是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把握行业前沿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思政育人针对性的重要依据。作为联接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键纽带,思政课教师可从以下维度深入研读《指引》,将行业新动态转化为思政教学的鲜活素材,帮助学生精准对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要求。
以《指引》核心领域为锚点 找准交通运输行业新赛道
《指引》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更新提质、智慧大通道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等16个核心领域,明确了52个具体试点方向。相关内容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思政课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结合点。
在智慧交通领域,《指引》提出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大通道货车自动驾驶技术、推动公路自由流收费等试点方向。思政课教师可结合这些内容,向学生解读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发展与国家科技进步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交通运输专业技术、投身智慧交通建设的责任感。
在绿色交通领域,《指引》强调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同步建设,包括探索低碳环保的公路养护技术、推进农村公路绿色更新改造等。思政课教师可将其与“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等思政主题结合,通过分析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转型实践,让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树立行业绿色发展的职业价值观。
在民生交通领域,《指引》关注农村公路精准更新改造、都市圈交通便捷衔接等内容,聚焦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思政课教师可借此讲述交通建设如何服务民生、促进共同富裕,让学生体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白交通运输职业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扎根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群众的职业认同感。
以《指引》实践要求为纽带 搭建思政教学新桥梁
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懂交通、爱交通、兴交通的职业素养,而《指引》中明确的试点实施路径、资源整合要求、协同推进机制,为思政课搭建“理论+行业实践”的教学桥梁提供了具体抓手。
将“试点申报逻辑”转化为“职业规划素材”。《指引》要求各申报单位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交通运输部相关部门将全程提供指导,这一过程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精准定位、协同发力的发展逻辑。思政课教师可据此引导学生分析自身专业特长,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与《指引》试点方向的匹配度,帮助学生制订贴合行业需求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专业学习—行业实践—国家建设”的成长路径。
将“试点推进挑战”转化为“思政育人契机”。《指引》中提及的“探索公路基础设施养护新模式”“推动跨区域交通协同管理”等试点任务,本质上是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思政课教师可围绕这些挑战设计教学案例,比如,分析技术攻关中需要的创新精神、跨部门协作中需要的团队意识、基层交通建设中需要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在理解行业难题的过程中,锤炼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树立敢担当、善作为的职业精神。
将“试点成果导向”转化为“价值引领目标”。《指引》明确试点工作需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核心目标,最终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思政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未来的交通运输从业者,如何通过岗位实践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比如,一线养护人员如何落实基础设施安全化要求?智能交通技术人员如何助力智慧大通道落地?通过这类问题,将行业发展目标与学生的岗位价值相结合,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建设的同频共振。
以《指引》未来导向为依托 拓展思政教育新视野
《指引》聚焦2025年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向,不仅反映当下需求,更指向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远发展趋势。思政课教师需通过研读《指引》,帮助学生跳出“当下学习”的局限,以更长远的视野看待交通运输职业的发展前景,增强学生对行业的信心与期待。
把握跨界融合趋势,《指引》中“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都市圈交通体系整合”等内容,体现了铁路、公路、航空、邮政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方向。思政课教师可向学生解读综合交通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未来交通运输从业者需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储备与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跨专业知识,适应行业融合发展需求。
关注人才需求变化,《指引》提及的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等试点方向,必然催生对懂技术、懂绿色、懂智慧的复合型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思政课教师可结合这一变化,向学生传递“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紧跟行业技术迭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确保在未来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总之,《指引》是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了解行业前沿、更新教学内容的重要窗口。通过深入研读《指引》,将行业新要求、新动态、新趋势融入思政教学,既能让思政课更具交通味、时代感,也能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职业发展方向,成长为符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编辑:胖雨珊
责编:胖雨珊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