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让专业性强的高速公路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能持续开展和深化科普工作的创新模式至关重要。为此,江西交通投资集团高速公路养护科普基地对老南新工区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出一座2000平方米的高速公路养护科普基地。曾经的“养护工区”,如今已成功变身为一座激发公众好奇与探索精神的“沉浸式体验馆”。
在品牌引领方面,基地设有八大专业展区,从高速公路建设历程到常见病害处置技术,从试验检测仪器到交安设施体验,借助沙盘与大屏联动、石墨烯互动展板、飞屏互动系统等数字化手段,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基地已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数百场,受众突破300万人次。沉浸式体验使科普资源利用率实现飞跃,从传统模式的42%跃升至2025年的98%。
基地中的“啄木鸟”工匠室,将行业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劳模现场演示、工匠技艺传承等形式,近距离感受养护版“森林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同时,人才是科普工作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基地实施“双师型”人才培育计划,组建了“技术专家+传播顾问”的复合型科普团队,包括内部高级工程师32人和外聘高校教授8人,并合作开设“科普表达工作坊”,通过情景模拟、即兴演讲等培训,使技术人员科普讲解达标率从58%提升至89%。
强化品牌引领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展示行业标杆的示范,更要在人才培育的全链条上持续发力。基地实施“青苗计划”,选拔15名科普专(兼)职人员重点培养,形成了“专职科普人员与技术人1∶3”的合理结构,建立了多元化内容体系,形成了全方位的科普内容矩阵。基地还与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构建“研学+高速养护文化”的科普体系,年均科普活动参与量从2020年的1.2万人次增长至2025年的3.8万人次。
展望未来,基地将继续以科技为翼、以人才为本,将专业知识的种子播撒进更广阔的社会土壤。
编辑:李铭涵
责编:李铭涵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