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藏品包罗万象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的独特魅力,恰恰在于能够深度依附所在高等院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打造出“小而精”“小而美”的差异化科普教育体验。川藏公路博物馆位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这座在建党百年落成的特色展馆,是演绎“两路”精神时代内涵的思政课堂。作为全国交通运输科普基地,也是交通运输科普的生动场馆。
科普的核心在于教育,博物馆的科普工作其意义远不止于“增加科普场次””扩大参观人数”。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公众的科学素养程度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高校博物馆通过科普活动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立德树人工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两路”精神+大思政育人格局工作方案》,15项专项行动在顶层设计、制度供给、效果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释放博物馆科普教育深层价值。
例如,将博物馆科普工作明确纳入学校发展总体布局,推动建立馆际、馆校协同机制,实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与纵向衔接;设立专项经费并配套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家型”科普讲解员,成立科普分队,发展学生科普志愿者;建立科学的评估反馈机制,定期对科普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观众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了解公众需求,不断升级科普内容和形式。
依托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资源、蜀道集团的项目支持,川藏公路博物馆系统开发《“川藏第一天险”雀儿山》等78门科普课程、《川藏公路上的一百个小故事》等特色读物、制作《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等科普动画,这些“动”起来的科普资源,激发了公众对交通知识的学习兴趣。
可以看到,现代交通科普场馆的运营不再局限于“修建场馆——布置展陈——讲解迎客”的传统模式,而是一个集内容生产、体验设计、品牌营销、社群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园科普文化产品”。
编辑:李铭涵
责编:李铭涵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