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9时,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公路口岸已是一片繁忙景象。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中文和俄语的节日祝福,工作人员正有序引导旅客通关。
刚刚入境的俄罗斯游客安德烈难掩喜悦:“以前办签证要提前准备很多材料,现在凭护照就能来中国,太方便了!”他的妻子柳芭展示着手机里的旅行计划:“我们特意选在中秋节来,既要品尝月饼,还要去看草原上的金色晨雾。”
国庆中秋假期,位于中俄边境的满洲里市迎来客流高峰。这座以“东亚之窗”闻名的边城,依托独特的跨境文化底蕴、绚丽的秋日风光以及中国对俄免签政策的实施,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自今年9月15日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以来,截至10月8日,满洲里公路口岸共运行中俄国际定期旅客班车869班次,承运出入境旅客17844人次,运行不定期国际旅客班车921班次,承运出入境旅客21412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定期与不定期班线客运量分别增长141%和126.8%。
国庆中秋假期,满洲里公路口岸共运行中俄国际定期旅客班车289班次,承运出入境旅客5405人次,运行不定期国际旅客班车164班次,承运出入境旅客649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定期与不定期班线客运量分别增长155.7%和139.5%。
假期首日,口岸通关的货车明显增多。当天,在等待通关的过程中,俄罗斯货车司机谢尔盖因语言不通,无法准确理解工作人员的指示,导致车辆停靠位置不准确,影响了后续车辆的通行。
满洲里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注意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启用配备的翻译机。通过翻译机,工作人员向司机详细解释了通关流程和车辆停靠要求。司机在理解后,顺利将车辆停至指定区域,等待通关。通关手续办理完毕后,工作人员再次告知司机接下来的路线和注意事项,并引导车辆顺利通过检查站。
自中俄免签政策试行以来,满洲里市口岸的交通流量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满洲里市交通运输局秉持着文明、高效的工作理念,积极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促进中俄两国人员和货物的顺畅交流,为口岸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为更好地服务中俄两国人员和货物的往来,满洲里市交通运输局在客货运输条线全面配备了翻译机,极大地提升了与外籍人员的交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国际道路运输作为口岸功能发挥的关键环节,其运行质效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成效和跨境交往体验。呼伦贝尔市交通运输部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运输合作分委会相关共识,不断优化跨境运输组织模式,提升口岸通行效率与服务品质,深化与毗邻地区俄方交通主管部门的协同协作,共同打造高效、安全、便捷的中俄国际运输通道,为服务中俄友好交往和经贸合作提供坚实的支撑。
编辑:苏莹
责编:翟永威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