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彭琳: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2015-10-13 13:29:21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 -标准+

9月21日,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会上,厅党组书记、厅长彭琳作经验交流发言,全面介绍了四川省在“十二五”期,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项工程为依托,以典型示范为引领,坚持依靠群众、质量优先、完善机制、统筹兼顾,实现四川农村公路发展史上“四个之最”,即完成投资最多、建设里程最长、配套设施建设效果最好、脱贫攻坚力度最大,有力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受到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冯正霖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彭厅长在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上发言

典型带动 示范引领

“十二五”以来,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坚持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项工程为依托,以典型示范为抓手,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创造了四川省农村公路发展史上的“四个之最”:一是完成投资最多。“十二五”期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达1180亿元,接近“十一五”投资规模的2倍,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建设里程最长。新改建农村公路10.3万公里,解决了180个乡镇、12734个建制村通畅问题和201个建制村通达问题,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9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三是配套设施建设效果最好。建成公路安保工程2.44万公里,提升改造汽车客运站233个,建成机械化养护中心58个,整治危(病)桥835座,渡口改桥648座,溜索改桥77座,完成投资243亿元。四是脱贫攻坚力度最大。始终坚持将资金主要投向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全省贫困地区共新改建农村公路7.5万公里,完成投资712.2亿元,贫困地区交通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在农村公路工作中,我们主要强化了“四个坚持”:

金川

坚持依靠群众,推广“仪陇经验”

为充分发动群众,四川省总结推广了以“四项机制”为核心的“仪陇经验”。 一是构建自上而下的宣传动员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层层宣传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二是构建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村民自治、一事一议”,通过填写《村民大会决议》、《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立项申请》三张表,实现政府政策与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三是构建公开透明的群众监督管理机制。在交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发动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和资金管理,弥补了政府监管力量不足。四是构建全社会支持参与的援助机制。广泛开展企事业单位、成功人士自愿捐资建设家乡农村公路活动,发动群众捐资投劳贡献力量,弥补了建设资金不足。此外,还通过“四权模式”(即:村党支部行使领导权,村民大会行使决策权,村委会行使执行权,村民行使监督权),真正做到了“修群众愿意修的路、修群众满意的路”。“仪陇经验”的推广,促使四川省农村公路长期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十二五”期每年建成农村公路2万公里、投资200亿元以上。同时,农民群众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群众对投劳筹资的投诉显著减少。

南部县升钟湖环湖路

坚持质量优先,推广“南部经验”

为切实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四川省总结推广了“南部经验”,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一是转变发展观念。坚持推广南部县“宁愿少修1公里,修1公里就要管20年”质量理念,大力推行“双基双面”建设标准,新改建的县道原则上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和村道原则上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并同步实施排水、挡防和安保设施。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县级公路质量监督机构和农村公路试验室,实现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全覆盖。省、市(州)分别按照5%、10%的比例定期抽查、发布各县(市、区)农村公路项目质量情况。三是构建公开透明监督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鼓励群众参与建设过程质量监管,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行为。与“十一五”期相比,四川省农村公路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和桥梁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96%,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质量投诉举报大幅减少。

平昌县公路进园区、进景区、进新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坚持完善机制,推广“平昌经验”

围绕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和“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总结推广“平昌经验”,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四川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意见》。一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输发展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大力整合城乡资源,建立上级项目投入、地方财政配套、社会踊跃捐资、群众“一事一议”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推行精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建立县公路应急抢险保通中心、片区养护站、乡镇养护班、村养护队四级保障养护体系和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居)有护路员的三级联动监管体系,着力构建“一片一线一公司”城乡客运体系,实现管养到位、路通车通。“平昌经验”的推广,有力促进了四川省农村公路协调推进、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近几年,四川省农村公路发展典型示范县在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的排名持续上升。从省统计局发布的县域经济发展排名显示,自2010年以来,仪陇县排名上升了15位,南部县排名上升了23位,平昌县上升了33位,且后续发展势头强劲。

通往伟人故里之路(仪陇-马鞍)

坚持统筹兼顾,推广“金川经验”

2011年以来,四川省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改善工程等专项工程,解决了路网发展不协调问题;实施公路安保工程、汽车客运站和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建设、农村渡口渡改桥、“溜索改桥”等专项工程,解决了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尤其针对全省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农村交通发展滞后的问题,四川省制定了甘孜、凉山等地交通专项推进方案和交通精准扶贫专项规划,并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农村扶贫开发范围,同时采取“省州帮扶、整县推进”方式,总结推广了“金川经验”,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发展难题。阿坝州金川县坚持“发动群众、整合资源”和“资源开发反哺交通建设”等措施,在本级财政收入仅有3000万元的基础上发动群众投工捐资折合2.17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300万元,通过3年攻坚,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现“三个100%”的目标,即100%乡镇通油路、100%行政村通水泥路、100%组和户通硬化路。随着“金川经验”的推广,四川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已步入了快车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正得到逐步缓解。

虽然四川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兄弟省(区、市)的工作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特别是传堂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借鉴好兄弟省(区、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坚定信心,聚力攻坚,努力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四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编辑:杨孟子 运营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