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准备出车的李石泉
2004年8月,自李石泉成为南运集团长途客车驾驶员来,已安全行车160万余公里、运送旅客12万余人次。今年,他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8月25日下午2时,笔者在南充汽车客运站见到了李石泉,此时,他正对车辆进行出站前的安全检查,多年来,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我经常坐从南充到大竹县的车,李师傅开车不但技术好,人也很热心。”乘客何丽萍说。从南充到大竹的班车,李石泉这个名字早已是为许多乘客所熟知,车开得稳、对人有耐心,这是乘客对他的共同评价。
“开车不懂车,不是好司机。”在李石泉看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的技术问题,是一名优秀驾驶员的必备技能。2010年冬,他接到运送一批重要物资到阿坝州的特殊任务。途中,一段长达几十公里的陡峭山路大雪纷飞,给车辆行驶造成很大困难,为此,他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小心谨慎驶过险要地段。
多年来,李石泉还坚持自学车辆技术知识并将其用于实践,练就了一手过硬的车辆操作维护技术,他所驾的车辆,创下了百公里油耗比公司平均值低18%,百公里维修成本比公司平均值低16%的优秀业绩。10多年来,李石泉还始终坚持自己总结的“熟悉路况、掌控车速,一路畅通、安全节约,用心服务、真诚待人,珍惜生命、安全第一”32字行车心得,也许这就是他实现11年“人不伤皮,车不掉漆”安全行车的真谛。
作为一名驾驶员,李石泉无疑是合格的,但作为丈夫和父亲,却亏欠家人太多。妻子赵亚丽在南充市烈士陵园负责清洁工作。“我每次看到她一个人扫那么多级阶梯,就非常心疼……”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刚从大竹回到南充的李石泉,还没跨进家门就接到命令,运送救灾武警官兵前往都江堰,没有多想,他又踏上了救灾的征途。在灾区,他冒着余震的危险,与武警官兵一起用千斤顶、撬胎棍,从废墟中救出20多名受伤群众。几天后,仍在救灾一线的他,才首次拨通妻子的电话。“当时,老婆和儿子在电话里一直哭,但我却不能回去陪他们……”提到老婆和儿子李石泉一脸愧疚。2012年除夕17时,刚出车回站的李石泉正准备回家过年,突然得知一批滞留在南充的乘客需要乘坐加班车返回重庆,当时,公司的驾驶员没人愿意接这个任务。亏家人,也不能亏旅客。这时,李石泉没有多言,默默地驾车踏上送客回家过年的征程……
“我小时候挺埋怨我爸的,现在长大了,才真正了解他……”谈到父亲,现已是一名消防战士的儿子李政霖说,“我和爸爸都有个共同的使命,就是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这是无条件可讲的!”
编辑:杨孟子 运营
责编:龙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