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陕高速公路七盘关收费站,一辆辆货车从陕西鱼贯进入四川,往日车辆排成长龙的画面正逐步成为历史……
七盘关收费站位于广元市朝天区,是四川连接陕西最重要的物流大通道,每天进川的货车达到5000余辆,日均货物运输量达到20万吨。七盘关收费站畅通与否、安全与否,牵动着广大驾驶人员的心。
2013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启动实施超限超载治理,建成了覆盖高速公路入口的超限车辆自动计重检测网络。七盘关收费站正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种自动计重检测网络主要包括车牌识别设备、计重称台、LED显示屏、控制计算机系统等,可对货车进行不停车自动检测及劝返,对遏制违法超限运输,提升货车通行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省高速公路基本实现违法超限运输车辆“零驶入”,有效维护了高速公路运行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等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及国家多部委的高度评价,全国20余个省市30余批次考察团来川考察交流。
超限治理,标准先行。2016年7月26日,《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发布实施。9月21日,《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第62号)施行。11月9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交公路发〔2017〕173号)。这些文件从顶层设计上统一了货运车辆生产制造和装载运输标准,明确了行驶公路的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总质量限值,为治理货车超限超载提供了判定依据。
总结近年来高速公路自动计重检测网络运行工作,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短板。目前,高速公路自动计重检测只能按照货车轴数自动识别车货总重是否超限,无法按照货车车型分类及时、准确判定3轴至5轴货车具体轴型车辆和6轴货车单、双驱动轴货车及其对应的超限认定标准。例如,6轴货车有中置轴挂车列车、铰接列车、全挂列车3种车型,每种车型中单驱动轴和双驱动轴对应的总质量限值分别为46吨、49吨,现有计重检测设备无法自动识别驱动轴数量,亦无法根据单、双驱动轴对应的总质量限值来严格执行货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必须通过人工查验的方式进行核查,耗时费力。而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车流量大,不具备人工查验条件。因此,在入口计重检测管理过程中,为实现货运车辆不停车自动检测,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暂时对同轴数货车的车货总重采取“就高不就低”的方法判定是否超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查验标准不一的问题。
为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按轴型自动识别货车分类,依法严格进行治超,2017年7月27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执法总队)组织科研单位和企业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按车型分类治超”关键技术“轴型识别”开展攻关试点工作。参战团队瞄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了自动识别货车类型的全自动轴型识别仪,并在G5京昆高速公路绵广段七盘关收费站入口试点运用。该识别仪由前端采集装置与人工智能图像分析识别系统组成,采用激光扫描获得汽车底盘全景三维云点图,自主开发多维度人工智能图片识别算法,智能排除备胎、管路、杂物等干扰信息,实现汽车轴数、驱动轴数、车型等轴型信息的全自动实时识别。同时,对接收费站入口称重系统传输准确、真实的车辆类型数据,对各种车型、轴型的货车超限超载情况进行自动精确判定,从根本上解决了超限治理工作中无法自动判断车辆轴型分类、不能严格执行国家治超标准的问题。试点历时近一年半时间,经历了不同季节气候的考验。期间,对30多万各种类型的货运车辆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高速公路交通执法机构随机抽查2400余辆已测试的车辆进行现场比对和验证,严格核查车辆实际轴型与自动识别轴型、车型以及多次通行识别结果的一致性。2018年7月,经国内第三方社会公正检测机构鉴定,轴型自动识别准确率达到99%以上,顺利通过测试验收和质量认证,申请了发明专利,制定并发布了企业标准。
据执法人员介绍,全自动轴型识别仪的使用,使过去对超标准装载货车的人工个别抽查,变成了完全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全覆盖设备自动核查,实现了查验方式的根本转变。交通执法人员每天在试点车道随机抽查“轴型自动识别仪”检测数据,与实车进行比对,逐车取证调查并建立工作台账,共抽查2404辆货车,仅有1辆车轴型识别错误,非常精准。同时,使用“自动识别仪”检测货车时,车辆以不超过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通过之后0.5秒内立即输出轴型识别结果,效率非常高。若进行人工查验,最少需要2~3分钟,从而避免了因人工查验经常导致收费站入口车道车辆长距离排行。
货车车主刘先生说:“我的六轴货车是双驱动轴,车货总重限值是49吨。以前单驱动轴、双驱动轴都是一个标准,我们的车子资金投入大,但却没有竞争力。现在严格按标准执行,如单驱动轴的六轴货车车货总重超过46吨的,实际已经超限。轴型自动识别仪对车辆通行没有任何影响,不知不觉中车辆就检测完了。执法人员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装载,让我们心服口服。据我了解,单、双驱动轴的货车结构差异非常小,除了在四川七盘关收费站能识别出来外,全国其它收费站还没有这种技术设备。”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张敏谈到,全自动轴型识别在治超工作中意义重大:
一是全国首创把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应用到治超实践中,开启了科技治超的新局面。“全自动轴型识别”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结合图像处理的技术手段,对通过的货运车辆底盘构造进行识别、分析,及时、准确、高效判定车辆轴型和驱动轴数,并与收费站入口称重设备数据关联,实现对货车轴型及其对应超限超载认定标准的不停车精确判定和自动识别,极大促进了治超工作依法、高效、有序开展。
二是真正实现了依法按车型分类治超。货车出口收费模式调整以入口全面治超为前提。“轴型自动识别仪”集“车型识别”“轴型识别”“分车”三功能于一身,能够准确高效识别“车辆类型”。这一技术的出现,有效堵塞了现有治超执法中的漏洞,实现了按车型分类治超政策规定的落实落地,为依法治超和治超全国一盘棋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为货车分类收费和货车ETC推广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路网的安全管理水平。高速公路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等多个方面,其中,车辆是较为关键的因素,而车辆中更以货车为主。“全自动轴型识别”采用“真车实测”的模式,现场实时检测、记录真实车况,实现精准的“车辆一致性”核查,排除对车型分类的干扰,可以有效防范套牌车辆和非法改装车辆等驶入高速公路,提升高速公路路网的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系厅高管局(执法总队)
编辑:王禹茜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