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宜宾市船舶污染物综合接收船“三江环保01”在宜宾临港码头1号泊位进行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交付,在交接时严格按照“船E行”要求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及上岸交付记录,坚持检查接头和专人看守,做到污染物来路清、去路明,防止二次污染。这是四川水运全面提升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据悉,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全省航运绿色发展,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于近日印发了《推进绿水绿航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并于6月3日联合多部门在全省推进“绿水绿航绿色发展五年行动”,进一步提升水运绿色发展水平。
宜宾港:
污染防治形成“一条龙”配套
宜宾市船舶污染物综合接收船于2020年11月23日开始试运行,接收船采取免费接收的模式,对过驳作业区、锚泊区、无动力及不到港装卸作业的船舶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活垃圾、残油、废油等污染物进行接收,运行范围约200公里。截至目前,接收船总计接收对象1169艘船舶,接收残废油2.521?、油污水57.443?、生活污水1458.55?、生活垃圾14.136吨,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在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内,污染整治、环保节能工作运行已成常态。作业区内设污水处理站,建设岸电系统、建立靠港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含洗箱水)收集处理系统、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等,作业区已形成污染物处理“一条龙”。
广元港:
多措并举 将港口污染降至最小
在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一套蓝色的污水处理系统尤为瞩目,据悉,作业区货物卸载后,会有污染物,为防止这些污染物冲入河流,整个作业区进行了“雨水”收集系统的改造,码头地面的所有污水,将全部流入这套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再排放,这套系统容量达1000立方米。不仅仅是雨水收集系统改造,为防止港口污染,广元港多措并举,力求将污染影响降至最小。“在广元红岩港作业区、张家坝作业区共有8套船舶污水接收装置,分别建设生活污水预处理中心和船舶含有油污水预处理中心,主要包括船舶污水接收、电气工程、初期雨水池、多用途泊位前沿框架雨水系统、陆域雨水系统、垃圾暂存间。”广元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徐勇介绍。
四川“绿水绿航绿色发展五年行动”将以碳达峰为纲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在“十四五”期重点围绕“巩固提升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成果、开展船舶污染治理、建设绿色航道、创建绿色港口码头、发展绿色运输、提升环保应急能力”六个方面,全力推进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建设绿色示范航道、“三无”船舶专项整治、打造零碳港口示范点、零碳精品旅游示范区等33项重点任务。确保到2025年,全省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取得根本性成效、长效机制常态化运行,实现水运基础设施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运输装备清洁低碳、运输组织集约高效、绿色监管水平显著提升、水运在综合运输的比重明显提高,构建绿色航运发展新格局,助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交通强省建设贡献水路交通力量。
采写摄影/李星宇
编辑:翟慧
责编: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