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速公路不断向山区延伸,穿越崇山峻岭,桥隧比不断攀升。特长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它的安全事关重大,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作为在基层高速公路隧道监管工作的实践者、操作者,回顾得失,总结当下,展望未来,以下思考难免有偏颇之处,权当抛砖引玉。
超长隧道安全监管的困难分析
一是特长隧道涉及的各类设施多,监管繁杂。以泥巴山隧道为例,泥巴山隧道全长10007米,隧道内有人行横洞15处、车行横洞13处,单幅有消防栓199个,紧急救援电话29台,加宽车道13处,双向共有监控摄像头166个,还有照明灯具、配电房、可变情报板、交安设施、机电设施、标志标牌若干。照明故障导致盲区、机电故障引起监控失效、排风故障导致烟尘、交安故障易致秩序混乱、消防故障有火灾隐患、救援电话和通道故障延误最佳救援时机,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酿成无可挽回的灾难,对各类设施开展逐项排查比较繁杂,加之隧道内空气质量不佳,也不适宜长时间滞留。
二是隧道火灾事故损失严重。事故有明显特点:因车辆自燃、汽车相撞等引起火灾后,自身携带燃油致使火势蔓延快,难以控制;发生火灾时,隧道纵深狭长,大量车辆难以疏散,极易堵塞,火势顺车辆蔓延,扩大损失;发生火灾后,烟雾迅速扩散,通风设备也难以及时排出烟雾;火灾事故现场温度高,灭火人员无法靠近,以致延长灭火时间;隧道出口少,通信联络困难,特长隧道内易发生灭火救援路线与疏散路线、烟气流动路线的交叉,救援途径有限,扑救难度大;着火后,可能损毁供电系统,造成供电停止,给扑救工作增大困难;隧道内能见度低,人员难以及时疏散,易引起恐慌,酿成更大惨祸;高温有毒烟雾积聚,不易排出,不仅严重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也使消防队员难以及时施救;起火点附近的隧道承重混凝土因高温易发生爆裂、崩落。
三是隧道交通事故类型多样。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超速行驶,对隧道路面的变化未适应致使操作不当,车辆自身机械故障引发,洞外恶劣天气诱发的交通事故占比较大;躲避路面抛洒物、施工路段变窄引起的追尾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隧道交通事故还因隧道交通状况、车流量、设计时速等具有不可预见性。
四是二次事故引发灾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及时撤离现场且未设置危险警示标志,后方来车车速过快,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引发二次交通事故。二次交通事故危害性大,波及面广,涉及车辆、人员多且易引发重大交通堵塞,经济损失大,易造成人员伤亡。高峰期隧道内发生火灾或交通事故,由于隧道内能见度低疏散通道有限,加之驾驶员对烟火及事故现场的恐惧,更容易出现慌不择路而造成交通堵塞或新的交通事故。可以说,隧道越长,车辆疏散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极容易发生二次灾害。
五是隧道的养护施工难度大。隧道作为相对密闭空间,半幅两条或三条车道,养护施工占道后会压缩车道,对车辆的通行造成一定压力;隧道内能见度有限,部分超速车辆临近后变道易引发交通事故;隧道内噪音大,空气污浊,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六是隧道突发事件施救时间长,社会反响大。以一起泥巴山隧道发生货车侧翻,货物洒落事故占用全幅车道为例,事故发生后,单向的隧道入口临时交通管制,联勤队伍到达现场至少需要10分钟,勘验现场的同时调集拖车、吊车、救护车等救援队伍,通过洞外大量车辆滞留路段至少需要30分钟,再实施现场的洒落物清理和吊车起吊侧翻货车至少需要60分钟,综合各方因素,此次事故至少用时近2小时才能清理出一条车道恢复通行,解除隧道入口的交通管制。事故救援耗时长,社会反响极大。
七是伪装危化品车辆进入隧道的安全隐患。普通交通事故燃油泄漏引发的灾情尚难以控制,何况危化品车辆,部分驾驶员受趋利心理影响,将危化品伪装成普通货物运输进入隧道,缺乏必要的危化品泄漏保护装置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事故必然引发重大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困难,隧道管理部门应注重联勤联动的关键性,以科学应对为抓手,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一是强化联勤联动,切中实际。联勤联动会议机制是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保障,路公司应每月召开联勤联动工作会,各大队务必及时参加联勤联动会议,切中工作实际,组织讨论,议定各项议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承上启下、安排部署后续工作,从路面日常巡逻、安全隐患排查、节假日保通保畅、突发事件应对、行业监管等工作出发,明确一路三方的各自职责,优化工作处置中的分工,以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加强与相邻大队的联系,加强伪装危化品车和超限车的监管,杜绝其上站进入隧道引发的交通事故。
二是明晰隧道基础数据,有效应对。清晰掌握隧道内人行横洞、车行横洞、加宽车道的点位并辅以编号,一来便于一路三方在隧道突发事件处置中更准确、更快捷地到达事发现场,二来编号也更直观告知司乘人员所处的点位,便于后续的救援服务,三来印发隧道设施布局和自救宣传册,提高司乘人员先期自救能力;了解隧道监控布局,并安排专人专门联系监控室,通过监控室的综合调度,对隧道的安全运营进行全局掌控;清楚隧道监控室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结合实际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优化并保障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的快速运作。
三是优化隧道各类预案,快速处置。通过“一路四方”联勤单位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协商,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特大交通事故、突发应急事件、重大节假日保通保畅、冬季管控、汛期地质灾害、火灾消防、烟尘、危化品等处置应急预案,并联合不定期组织无通知性的实战专业性演练,尤其重点进行隧道消防演练,发现预案中的不足,完善救援队伍的硬件保障,优化改进完善处置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实际工作的处置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是严格监管隧道设施,跟踪整改。大队应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了解隧道各类设施的工作原理,升级执法装备,便于开展行业监管,坚守安全红线,强化纪律,定期抽查各类设施,遇重大节假日更应重点排查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同时联系路公司整改,严格根据行业监管要求并结合日常巡逻,到期跟踪复查整改落实情况。严格监管隧道设施,发现问题后督促整改,能够从工作上很好地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护高速公路所有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快速处置突发事件,保通保畅。隧道突发应急事件后,大队应秉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宗旨,立即启动相应工作预案并上报支队,同时兵分三路,一路坐镇监控室,联合高速交警、路公司成立临时指挥部,统筹安排,远端分流,报送信息,一路赶赴现场勘验,开展救援服务,一路驻守隧道入口端,安抚群众,维持秩序,做好后续救援准备,必要时联合高速交警临时协调现场社会力量参与救援服务或协调借道通行。隧道内突发事件,造成次生灾害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理因素,所以,必须通过广场广播、公共媒体、现场解释等多渠道第一时间向在场群众说明现场情况,安抚情绪。
六是调查分析事故原因,针对整改。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特殊的组成部分,其特定的环境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样,实施的救援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能够保障隧道的畅通。为此,对于隧道发生的每起交通事故,我们都应与交警联合开展调查,结合事故发生的时间、点位、洞外天气、路段状况、外部原因等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隧道的监管工作。如路段摩擦系数降低引起的事故,如超速引起的事故,如路面障碍物引起的事故,如施工路段不畅引起的事故,发现这些问题后,有针对性地整改,必定效果明显。
七是优化施工监管流程,注重实效。隧道内涉路、养护施工关乎隧道安全运营,为此,强化隧道施工监管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针对隧道施工,充分利用隧道内的可变情报板,全方位提醒过往车辆行车安全,严格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施工安全规范,在施工进场时,现场规范施工作业区域安全设施摆放,在施工进行时,巡查监督施工现场,时刻联络共享施工路段情况,在施工完结时,回馈施工撤场信息。注重实效,形成有效机制,从而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八是加强客货运企业走访,实现联动。大队应该加强辖区客货运企业的走访,做好宣传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联动,可以适当发展一些模范驾驶员。对客运企业驾驶员开展系统的隧道应急逃生方法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在隧道发生交通事故时,可以先行让客运车辆作为示范车辆,带领其它车辆有序进行疏散,这样既可以提高客运驾驶员的应急处置技能也可以让事故现场秩序井然。
供稿供图/高 扬
编辑:翟慧
责编: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