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嘉陵江多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试运行圆满成功

2021-12-08 11:26:49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杨钱梅 李星宇 -标准+

11月6日12时许,船舶“腾胜2号”“宇峰379号”返程抵达广元港红岩作业区,这标志着全国首条跨省级行政区域的通航建筑物船舶过闸联合调度试运行圆满成功,航行船舶实现一次报闸、全线通过,过闸时间总体上比原来减少三分之一。

船舶顺利通过船闸.jpg
船舶顺利通过船闸

对症施策 破除瓶颈

嘉陵江连接着川、陕、甘、渝三省一市,自古以来就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是长江水系的水运主通道。曾经的嘉陵江,河流曲折,水流湍急,多滩险礁石,航行条件差,运输能力弱。通过实施梯级航电枢纽工程,航道里程比原来缩短56.2公里,全年可通行5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通过1000吨级船舶,成为一条通航拖载量大、安全系数高、运输成本低的高等级航道。但因当时建设嘉陵江梯级枢纽的有央企、四川省或重庆市属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不同主体,各枢纽通航建筑物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不同,再加上嘉陵江通航河段涉及四川重庆两省市,船舶过闸需多次申报,增加了船舶待闸时间。从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下行至重庆嘉陵江河口,平均需要15天左右,航行时间耗时长,导致嘉陵江水运比较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大量适水货源选择陆运。为破除制约嘉陵江水运发展瓶颈,全面压缩船舶过闸等待时间,给船舶船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一项跨省市行政区域的嘉陵江全江联合调度工作应运而生、蓄力而发。

一次申报 全线通过

今年3月来,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厅联合重庆交通运输部门,全面推进嘉陵江全江联合调度各项工作。先后编制《嘉陵江全线多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协调推进工作方案》、成立嘉陵江联合调度中心、印发《嘉陵江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规程》,并多次组织四川省港航公司和系统研发单位召开调度系统建设推进会,经过多次调优测试,联合调度信息平台于9月达到试运行条件。在理顺机制、建成平台后,于10月8日印发《嘉陵江梯级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试运行工作方案》,10月15日,联合调研试运行工作正式开启。

本次联合调度试运行充分运用了现代化信息手段,给两批次4艘船舶加装了北斗定位终端,船员通过手机APP进行过闸申报,填写船舶货种、始发港、目的地等基本信息。调度中心对船舶过闸申报信息初审通过后制定调度计划,通过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船舶航行轨迹,及时向各梯级通航建筑物运行单位发出调度计划和指令,并向过闸船舶、沿线交通运输部门同步推送有关信息,实现了船舶、各通航建筑物运行单位和交通运输部门信息沟通顺畅,达到了“一次申报、全线通过”的预期效果,船舶全线过闸时间总体上比原来减少三分之一,船舶自广元下行至重庆的航行时间从平均15天缩短到7天,有效提高了船舶航行效率,同时减少了碳排放,进一步发挥了水运绿色生态的比较优势。

持续挖潜 服务沿江经济发展

参与此次调度试运行的两批次4艘船舶“兴川江8号、兴川江9号”和“腾胜2号、宇峰379号”共运载1188吨工业硫磺和1000吨煤炭,分别来自中石化元坝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和新疆吐鲁番。但这两批货物只是嘉陵江广阔航运腹地市场的“冰山一角”。嘉陵江腹地流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石油、煤炭、铁矿等适水货物资源丰富,沿江产业经济发展迅猛,设立了26个产业园区,主要布局先进材料、新型建材、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据统计,目前嘉陵江年水运需求量已达1000万吨左右,航运市场潜力巨大。嘉陵江沿线现代化的港口基础设施装卸作业能力强,集疏运体系畅通,为铁公水多式联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大西北地区和川东北及长途大宗物资运输组织带来新方案。同时,水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将极大吸引对时间不敏感的大宗货物运输通过公转水、铁转水,有效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提升沿江企业市场竞争力,助力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嘉陵江航行效率,今年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四川交通运输部门还将牵头相继开展嘉陵江川境段区联合调度第二、三阶段试运行,为下一步调整优化联合调度系统提供详实可靠的一手资料,确保联合调度顺利转入常态化正式运行,为嘉陵江航运全面振兴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发挥嘉陵江在深化川渝合作、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天然纽带作用。


编辑:翟慧

责编: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