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开通试运营

2022-02-15 15:04:4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 -标准+

1月18日,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通车慰问活动举行。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茂奎出席活动并宣布通车,巴中市委副书记喻在岗,蜀道集团副总经理李永林出席活动并致辞。王坪至通江高速公路起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经沙溪镇、瓦室镇、毛浴镇、诺江镇、春在镇,于广纳镇与巴万高速相交。路线主线全长33.4公里,路基宽度26米,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桥隧比72.21%,总投资76.13亿元,由蜀道集团投资,旗下四川路桥集团承建。项目自2020年8月份开工建设,仅用时15个月,全面完成建设,实现“路通景成”,跑出了四川高速建设“新速度”,创造了四川高速建设“新奇迹”,打造了四川高速建设“新样板”。项目开通运营对畅通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对外大通道,带动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高速不忘初心

——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建设纪实

这是全国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

这是一条刷新建设速度的高速公路。

这是蜀道集团赓续红色血脉的倾力之作。

这是四川交通学史力行、奋进新时代的新业绩。

在莽莽秦巴山深处的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有一处撼人心魄的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内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这是全国安葬红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红军烈士陵园。

曾经,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数万红军战士集聚在这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虽然峥嵘岁月已逝,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述说着那段烽火岁月。为纪念逝去的先烈,1934年,红军决定在此修建陵园,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建,陵园核心区占地面积现已扩展到350亩。

2020年7月,为打通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主通道,实现老区人民“内通外连”的心愿和期盼,促进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革命老区经济振兴发展,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协调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镇巴(川陕界)至广安高速公路王坪至通江段(简称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率先开工,加快推进镇广高速公路建设。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将此项目作为四川省公路建设的“一号工程”,蜀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蜀道集团)积极发挥建设主体作用,迅速调集精兵强将、机具设备,开赴崇山峻岭。一场高速公路建设攻坚战,在37.6公里长的王通段全线打响。

打造首条红色主题高速公路

“赤化全川”——这是曾经红军镌刻在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岩上的大幅石刻标语,是最大红军长征标语。四川省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的建成通车,就是蜀道人传承红军精神的生动体现。

蜀道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确立了“建设国内首条红色主题高速”的目标,努力把王坪烈士墓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景观”。蜀道集团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参与设计,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以“点点星火忆英烈,片片红叶漫山河”为主题,通过路基边坡打造、摩崖石刻设置、互通主题雕塑、隧道主题投影、隧道洞口景观、收费站设计烘托、主题服务区打造等方式系统构建的红色景观。

“我们利用边坡、中央隔离带、隧道等载体,刻画红色文化标语11副、文化剪影3副,制作红色文化墙6面、红色文化投影1处、红色文化雕塑3个。”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红色景观打造负责人龙宇介绍,项目结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景区打造了王坪服务中心,并融入红色文化和服务要素,构建“交通+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新模式,让社会大众通过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体验红色文化、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做到“来时有收获,去时有提高”。

路内有红色景观,路外也有。王坪服务中心对面的山体上,是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建设者镌刻的大幅醒目摩崖石刻。这幅石刻全长350米,最大字高达20米,最小的也有14米,镌刻深0.5米。

行驶在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可以看到中央隔离带上安装的绛红色防眩板,每隔5块就有一块印有一个设计独特的火炬,火炬上半部分是一片火红的枫叶,下半部分是一个拉长的五角星。两侧混凝土护栏上,每隔3个就端端正正贴有一个30厘米见方的红五角星。为纪念长眠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25048名红军战士,王通段全路段共安装了25048个火炬和红五角星。每当车灯照射,火炬和红五星就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董事长陈光军饱含深情地说:“这些火炬和红五星仿佛在山峦叠嶂中守护着司乘人员,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铁军精神刷新建设速度

沿着红军的足迹,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县。通江背靠巴山南麓,面临川东盆地,地势险要,是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真实写照。80多年前,这里交通闭塞、生产力低下。红军每到一地便“建筑道路,造拱修桥”;疏浚河道,纵横水运网络;组建运输队伍,服务军需民用,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革命先烈留下“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进、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不仅是一团植根于大巴山区生生不息的精神圣火,也凝聚成为鼓舞和激励蜀道人发扬铁军精神、破解万难高质量建设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的强大精神动力。

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建设周期只有1年3个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桥隧比72.2%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在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史上尚属首次。不仅如此,项目位于四川省三大暴雨区之一的大巴山暴雨区,2020年10月、11月降雨超过50天,且山区河谷水位暴涨暴跌,2021年7至9月,通江县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大通江河多次爆发洪水,冲毁架设的钢便桥5次,施工便道多次被冲毁,路基边坡多处出现崩塌、滑坡,给项目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

“面对困难,我们在抓好正常项目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项目前期的总体规划到施工阶段的每日统计分析、每周调度纠偏的精细化管理,运用‘四新’技术保障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同时,我们把王坪烈士陵园作为全体参建者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充分继承发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让其成为建设者的精神源泉。”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负责人廖春泉介绍。

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和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商定出台了项目的总体规划,按照2020年11月开始梁板预制、2020年年底基本完成桥梁桩基建设、2021年6月底半幅贯通、8月底全幅贯通、11月底建成的目标,由各项目针对节点目标进行“两区三厂”规划、管理力量配置、协作队伍配置、机械设备配置。

根据总体节点目标,进场伊始,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就指导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完善了项目完整周期的总体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并将主要桥梁、隧道工程进度挂图上墙,每日统计形象进度日报表,针对高墩、梁板架设、伸缩缝等,还单独制定了每日计划完成表,每日公布并积极反馈。同时,项目每周对进度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按照“统计欠账”的方式动态调整,并依托专题会及时反映现场进展情况,便于早日发现问题,为作出决策提供及时参考。在项目团队的努力下,项目所有重要节点目标基本按总体规划目标完成。

受雨季、冬季、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影响,加上不同时期管理焦点的不同,项目推进过程实际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尤其是目标通车时间发生变化,让项目进度的把握更为困难。比如冬季施工养护措施、拌和站的调整增设、钢筋集中加工厂和预制厂的增设,要求项目部增加管理力量、分子公司派驻工作组、更换项目经理,虽经历长时间降雨、地材供应道路中断、限产限电等影响,总体节点目标均按计划完成。

为实现又快又好的目标,项目全面采用了隧道路面碾压混凝土技术、桩基旋挖施工、液压爬模施工、智慧梁厂、隧道光面爆破、隧道湿喷技术、路面摊压无人机群施工、环保沥青拌和站及冷仓下沉式无人上料系统等新技术新工艺。尤其是光面爆破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围岩扰动,提升了安全性,隧道开挖单循环进尺显著提高,同时减少超挖,隧道开挖单循环可节约用时3个小时以上,大大提高了工效。

此外,2021年春节,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现防疫、建设“两手抓”,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倡导施工人员就地过年,项目全线6000余人默默坚守,持续推进项目建设。

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工程处处长周新说:“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一名建设者都把红军精神当做精神支柱,当我们看见王坪烈士陵园里的一座座无字碑时,会想起先烈面临的巨大危险和困难。对比起来,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就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就会重拾信心,继续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中。”

全程把控质优心安

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沿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然而建设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在交工验收质量评定中获得了97.8的高分,位居四川省高速公路第二,这得益于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对项目建设质量的全程把控。

按照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建设目标,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创新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建设前端创新应用隧道碾压混凝土,以及沥青拌和采用智能型、无人化、全自动拌和场站,推广应用无人驾驶摊铺碾压机群及四川路桥推广应用的“7类39项工法”。

同时,在项目建设后端,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联合华为、阿里大数据中心打造“1+N”综合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工程建设无人化、智慧化、数字化。建立关键工程溯源系统,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对单项工程的全过程信息追溯。不仅如此,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还采用全面普夯补强、高填路基注浆等方式,解决路基填筑沉降周期短的问题;采用弃渣碎石统料回填;采用数字监理和内部监理团队,对隧道施工、高墩施工、梁板预制、伸缩缝安装等关键环节隐蔽工程加强过程监控,严格落实各方责任,保障工程建设品质。

为提高建设工人综合素质和施工能力,进一步保障项目施工质量,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组织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施工技能培训,并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加大巡查力度,在每个标段配备安全总监及专职巡查人员10余人。

省交通运输厅深入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提升督导工作成效,加强建设期间的质量安全管控,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成立驻地督导组,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项目现场开展项目督导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此外,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还及时复垦复绿弃土场,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将环水保理念深植于每一位建设者心中。大通江河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全面落实。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每天都统计形象进度日报表,并由专人带领,每周3次召集全线的项目经理对建设及环水保情况进行检查。”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A1标段项目经理王绪刚说,“对于发现的问题我们也会形成责任清单,现场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及时整改。”

高度协同形成合力共建新格局

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的高效建设,与各方协同、共同推进密不可分。

协调解决地材供应。由于项目桥隧比高,结构物多,混凝土用量极大,同时受天气影响,地材供应用量峰值明显。据统计,地材高峰期用量可达每月40万吨以上,已经超出了通江县所有料场的供应能力。不仅如此,考虑到环保限采、治超、疫情防控、春节停供等因素,对地材供应可谓是一次难度极大的考验。

为确保地材不间断供应,项目将材料供应范围扩大至方圆400公里,包括达州、广元、汉中、贵州、乐山等地,同时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进行保供。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副市长曾多次召开材料专题会,为解决地材供应出谋划策,缓解地材供应压力。

实行“四方”会审,提高沟通效率。“为更好完成这条路的建设,作为建设方,我们经常会跟施工方、监理方和设计方的代表一同现场调研,并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会审。”陈光军介绍,这一举措使得项目团队在发现问题后能够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降低了沟通成本,同时也能让项目团队根据现场情况对已有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

建筑工人高度协同,工序上无缝衔接。“我们A3标段全长13公里,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桥隧比高达83.87%,一共有6座桥梁、4条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工序,实现工序的无缝衔接,工人也互相配合,每天从早上7点到凌晨2点都铆足干劲。施工最高峰时,一天就能完成200多万的产值。”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A3标段项目副经理张翔说。

经过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的不懈努力,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实现了高质高效建设。不仅如此,蜀道集团镇广高速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了国企担当。

2021年7月9日至11日,通江县普降大暴雨,全县54个气象观察站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通江县启动自然灾害救助二级响应。“当时雨下的太大了,把我家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家住通江马家崖的村民说,“多亏了修高速公路的这些人主动用施工设备来帮我搬东西。”

老区群众支持修路,逢人就说修高速公路好。“2021年7月20日,一个40多岁的妇女,特地跑到项目部来提醒我们上游的水电站要泄洪放水,叫我们提前撤离。”王绪刚说,“其实我们提前收到消息了,但她觉得我们都是外地人,可能不知道。这件事让我们十分感动,我们只有铆足干劲,加快建设才能回报群众。”

沧海桑田数十载,红军精神魂永在。15个月的奋战,交通“铁军”蜀道集团在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的建设中,传承弘扬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进、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为老区人民筑起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通衢大道,为子孙后代瞻仰英烈、传承红军精神筑起了一条红色坦途。陈光军感慨道:“镇广高速王通段的建设是对蜀道集团高速公路建设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检阅和提升,更是对建设者精神的一次洗礼和升华。”

相关链接:

镇广高速公路由蜀道集团与四川路桥集团、成都建工集团、四川省公路设计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包括镇巴(川陕界)至王坪段、王坪至通江段、通江至广安段,全长约261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预估480亿元。镇广高速公路北接陕西,形成北向出川大通道;南连广安直至重庆,进而连接广西,形成南向出海大通道。项目建成后将与巴万高速公路、巴达高速公路、营达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公路、达渝高速公路连通,途经镇巴、通江等革命老区,对完善区域路网、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先期开工的镇广高速公路王通段起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西侧,顺接通江至广安段,全长37.6公里,总投资约76.13亿元,于2022年1月18日正式通车。项目全线设桥梁25座、隧道7座,桥隧比为72.21%;共设互通立交4座,其中枢纽立交1座,一般互通式立交3座,服务区1处。

编辑:翟慧

责编: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