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铸辉煌,斗志昂扬谱新篇。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启动三年来,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携手奋进、开创新局。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中国特色”高职院校为目标,立足四川交通,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努力培养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己任,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张洺豪: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男,中共党员,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2011级4班学生。2016年选聘为大学生村官,就职于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镇人民政府,2019年任石永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2021年兼任石永镇万秀桥村(脱贫村)第一书记。2021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人生选择 不负青春
“在大学期间,每个人都会遇到迷茫的时候,都在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他表示,在交院学习的这三年,对他影响很大,在他迷茫的时候,学会了如何去奋斗、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这是他的座右铭,从读书时便一直激励着他。刚考入交院的他也曾考虑回到高三再战一次,在他思绪摇摆不定时,老师、学长们的耐心劝导使他选择继续在交院学习。认真对待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他下定决心,在交院的三年,定不要辜负青春时光,学好每一门课,走稳每一步路,坚定每一个选择,让自己不断地成熟与完善。
201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西华大学本科就读。2016年,在本科即将毕业时,四川省委组织部首次在西华大学选聘大学生村官,他毅然报名参加。这一次,他的人生选择是回到家乡,当一名大学生村官,从基层做起,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 赤子回乡 暖心为民
广安市邻水县石永镇,远离城市,基础设施差、交通条件落后、到处可见有裂缝的土坯房。走村入户最远的一户,需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每当有人问到张洺豪为什么会选择到石永镇这么偏远的农村工作时,他都会笑着回答:“这里是我的家乡,是我长大的地方”。2017年,他主动请缨到石永镇脱贫办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他想尽自己所学、所能,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扶贫先扶志,对于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他来说,更加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与镇脱贫办同事们一起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广泛开展脱贫动员,用实际行动增强乡亲们消除贫困的信心和动力。
张洺豪驻村的贫困户中,很多仍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政府为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新房后,土坯房要拆除,很多村民特别是老年人舍不得老房子不愿意搬迁。他就与基层干部们走村入户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具体状况,制定“一户一策”搬迁方案,用真情、真心讲清、讲透扶贫政策,做好村民的解释工作,最终村民都愿意搬迁。开始搬迁了,他又组织村干部忙前忙后帮助贫困户搬东西,看到大家满心欢喜地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的新家,他制作了一幅写有“共产党好”的牌匾,送到贫困户家中。
听说驻村干部要走了,村民们商量着要拿出家中鸡蛋、水果相送。张洺豪和其他驻村干部们知道后,就悄悄地离开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为人民谋幸福的事情”这是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基层脱贫干部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
◆ 勤恳实干 振兴乡村
“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难题,是基层干部应尽的责任。我们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直面老百姓,是帮助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第一人,把他们的问题解决好了,成就感和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张洺豪感慨道,基层工作很琐碎、也很辛苦,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也有胆怯的时候,工作之余就抽时间多与乡亲们唠家常、谈心事,增进感情,与他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慢慢地也有了信心和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每当看到乡亲们因困难被解决发自内心的高兴,自己打心底里也是开心的。
在石永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政府帮助红花坪村脱贫户唐某修建了新房,但唐家常年只有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没有能力搬家,他主动请缨,邀约同事们为其搬家、打扫卫生。住进了新房,两位老人非常高兴。邓家坡村脱贫户邓某因为没有院坝,无法晾晒粮食。他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对接县政府相关部门,为他争取到院坝硬化补助资金5000元……
由于在扶贫工作上的出色表现,2021年4月,他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获得表彰时,他的心情是激动的,也是沉重的。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工作虽然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但脱贫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再接再厉。他根据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制定后续帮扶措施,做到不发生规模性反贫。
这条“脱贫攻坚”路,他和同事们一走就走了6年。看到如今的石永镇,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基本实现户户通公路,贫困群众住上美丽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他心中感慨万千:扶贫路上道阻且长、乡村振兴行则将至,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事情,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这样才能与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现在,张洺豪又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将继续发扬勤恳实干的精神,坚持当初的选择,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倩:奋斗青春 筑路无悔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019级2班学生。2022年大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毕业后就职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分公司,任高铁项目物资设备部科员。
◆ 道桥女子不让须眉
在山区铁路建设工地工作近一年时间里,大学时的记忆常常在李倩的脑海里浮现:实训场上挥洒汗水的时光、熬夜制作毕业设计的片段、图书馆日常打卡的点滴……和大多女生不同,李倩喜欢土木工程,2019年考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既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道桥专业,再苦再累都要为之付诸行动。
女生学道桥有更多不易,不仅需要掌握制图、计算等基本技能,还需要适应勘测、检测等高强度训练,但李倩认为自己“不让须眉”,她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努力跻身专业前列。在大学期间,李倩第二课堂成绩和学分绩点均达到专业前10%。作为学生干部,在处理班上日常事务的同时,李倩积极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大三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前夕,李倩以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国水电七局,开启了她与交通行业的邂逅。
◆ 高原筑路梦想启航
实习期间,李倩被公司调派到某山区隧道参与高铁工程项目。刚到项目标段时,眼前的崇山峻岭让她深刻地体会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艰难的建设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本就艰苦的工作雪上加霜,与高寒缺氧、缺水、缺电斗争是她工作和生活的常态。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李倩没有退缩,咬着牙和同事奋战34天后,成功完成了该标段首个拌合站的建设任务,创造了高原山区建设新速度,为该标段成为首个营地入住办公、首个隧道进洞施工的典范项目奠定了基础。
李倩在实习期间的优秀表现,得到项目领导的认可,实习结束后与公司签订了正式就业合同。成为公司员工的那一刻,李倩内心百感交集,心酸与喜悦都涌上心头,眼睛里泛起了泪花。“冬去犹留诗意在,春来身入图画中”,她把自己比作一颗种子,学校比作土壤,中国水电七局则是阳光与水分,而她正散发着坚定与执着枝叶。她说:“是学校培养了不服输的精神,才使我能在工作中协调平衡学习与生活;是专业实训课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才使我练就了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
◆ 扎根一线不忘初心
交通建设一线的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对于女生尤为如此,这一路坚持走来的辛酸苦楚,李倩唯有自知。作为公司高铁项目物资设备部采购人员,李倩需要对采购的产品了如指掌,需要克服山高路远、缺水少电的条件深入一线了解产品,不定时查询产品物流,做到日日有计划、月月有总结。每当遇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时,她总是坦然地安慰自己:既然选择了初心,选择了从业于交通,就要发扬“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两路”精神,敢于直面困难、战胜困难!
现在,在工作之余,李倩还抽出空余时间看书学习,参加自学专升本考试。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学历,然后不断晋升;希望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勇担重任,只有达到足够的高度才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编辑:翟慧
责编: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