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G5京昆高速广(元)绵(阳)段扩容工程(以下简称:广绵高速扩容项目)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广绵高速扩容项目起于广元市周家河,止于魏城镇东南侧,接在建的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至成都段扩容项目,路线全长123.984公里。一季度,广绵高速扩容项目完成19.35亿元,占同期计划的107.5%。
多措并举攻克技术难关
嘉陵江特大桥是全线施工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555米,位于红岩镇坪林村,桥位地势陡峭且高墩密集,其中2号、3号主墩为深水基础,最大水深达27米。作为广绵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在建设中除了面对水位落差大、岩层强度高、嘉陵江砂卵石覆盖层厚等实际性困难,还要避开嘉陵江流域高峰期水位和通航影响,在仅有的6个月时间抢抓工期。
据广绵高速公司LJ3、4标管段工程师胡豆介绍,2号墩在桩基施工的时候采用了船舶浮平台辅助。据了解,采用广元港口捞沙船搭设浮平台,一是焊接组装简单,且自带动力可实现快速移动定位,二是较传统的筑岛围堰法和钢平台法,不存在土石方污染河道和钢平台阻碍嘉陵江通航,三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港口捞沙船拼装焊接,节省钢材和平台搭设时间。另外,船舶浮平台上一台旋挖钻桩基钻孔施工,功效为5天/根,共需要90天,施工时间与栈桥平台施工时间相当。胡豆介绍说,“不仅如此,船舶浮平台工作面大,1台履带吊配合1台旋挖钻,设备干扰性小,稳定性强,安全风险系数低。”
在浇筑工艺上,嘉陵江特大桥桥墩采用先进施工工艺,通过与四川省公路设计院牟廷敏大师团队进行技术合作,研发出了具有自密实、高强度、低水化热混凝土配合比,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绝热升温高,内外温差大,表面抗裂性低、浇筑时间长等难点。除此之外,项目部成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研究”科研小组,并整理形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报告。
截至目前,嘉陵江特大桥的墩身已经全部出水,转入水上作业施工,计划今年9月连续刚构中跨合龙,预计2025年贯通。
科技创新助推建设速度
广绵高速扩容项目智慧梁场位于梓潼县许州互通内,设计有T梁智慧生产线、混凝土配送中心、钢筋配送中心、智慧控制中心等,占地约115.2亩,计划产梁5738片,其中25米T梁4460片,40米T梁1278片。
据中铁五局广绵扩容智慧梁场常务副经理左陈森介绍,梁场在选址上就充分考虑许州互通地形地貌和设计,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路基处理和土建征地费用。
梁场占地规模不大,科技含量却不低。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条混凝土水平皮带输送设备架在施工作业区的上方。左陈森介绍,“区别于传统梁场,我们对运用于水利工程大坝混凝土浇筑的皮带输送机进行改进,用于梁场拌和站至布料机之间混凝土运输。”全新设计开发的混凝土水平皮带输送系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输送混凝土,现场全自动走行定位,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效率、降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减少运输设备清洗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及污水处理。据了解,PC式拌合站+混凝土水平皮带输送系统设计应用属四川公路梁场首创先例。
广绵智慧梁场T梁预制桥梁梁长种类繁多,如何保证质量和进度?四川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绵项目JL6总监办总监理工程师胡伟向记者娓娓道来,我们在梁体模板上增加端模固定工装,保证梁长和曲线梁体顶板夹角。传统端模右4根精轧螺纹钢固定在侧模中部,但是端模顶板处受高频振捣器、混凝土操作人员影响,模板容易松动造成梁长、梁端夹角尺寸超差。“我们在侧模和端模顶板处增加了一套固定工装,由固定插片和调整精轧螺纹钢组成,确保梁体外观尺寸符合设计要求。”胡伟介绍说,“我们还采用了密封罩封堵锚头工艺,每片T梁张拉至压浆工序时间由传统的28小时缩短至4小时,功效提高约86%,对T梁生产效率有极大的提高,且对存梁台座周转率具有明显的提升,减少梁场存梁台座的数量,提高梁场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正在为广绵高速扩容项目全线建设加速助力。据悉,广绵高速公路公司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环境敏感区监控预警管理研究及示范应用》《高速公路隧道照明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等课题研究,力争全年完成新型实用型发明专利、微创新10项。
广绵高速扩容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首都放射线G5京昆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有助于缓解老绵广高速通车压力,进一步打通出川通道,形成贯穿川陕的骨干公路,将成为成渝地区乃至我国西南地区通往华中华北、京津冀的又一条快捷通道,对四川畅通北向川陕走廊,充分发挥大通道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