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国道318线提质改造工程甘孜雅剪段加快推进

2024-12-10 15:43:42 来源:四川交通 作者:陈洪胜 泽仁卓嘎 -标准+

“依靠‘中管棚’工艺跨越第一处冲沟的经验,将为下一步治理类似地质灾害提供样本;每天近4万方的强涌水量得到沉淀处理,达到二级饮用水水源标准后再排放江河。”在中交一公局五公司承建的国道318线提质改造工程四川甘孜雅江至剪子弯段,据项目经理董丽钢介绍,格西沟、麻格构两座隧道加快推进中,目前掘进总里程已累计三成。

该项目全长13.9公里,拥有两座隧道、19座桥梁,桥隧比近60%。目前正在进行隧道掘进、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和临边陡崖边坡防护等工程。预计在明年初左右有望实现主洞贯通。贯通后的桥梁将成为重要架梁通道,为两座隧道之间的雅曲沟大桥等施工作业面打下重要基础。

施工沿线地处山岭沟壑,地形多变,地势起伏较大,沿线平均海拔近3000米,高原地区低气压、低含氧、高寒和大风等气候特征明显。尤其是今年6月份以来,受持续降雨引发的多起泥石流影响,施工一度受阻。在先后11次规避泥石流险情、清理大规模塌方过程中,中交一公局五公司项目团队积极恢复施工生产。

据了解,格西沟、麻格构两座隧道以四五级碳质板岩为主,为极度脆弱的断层破碎带,易发生软岩变形。加之山体裂隙发育、水系丰富,为国内罕见的“大断层、强涌水、高纵坡”隧道。针对支护困难、反坡排水难度大等一系列极端难题,项目团队坚定“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思路,采取先进工艺超前支护、拱顶加固等技术手段,采用超前水平钻探明岩层、钻探泄水解压,注重施工生态环保达标,相继克服气温严寒、便道险运输难、人员机械工效低等不利因素,确保隧道掘进一步步向前推进。

桥梁路基施工方面,格西沟内的四座螺旋桥陆续进入立柱施工阶段,主线路基边坡防护、锚索挂网喷播复绿等工序也在同步推进。尤其是螺旋桥具有“大纵坡、小半径、高横坡”技术特征,每项技术指标几乎达到行业设计极限。项目团队集中智慧力量集中攻关,先后形成“贝雷支架体系”取代型钢等多项设计优化进展。从2023年施工以来,项目先后取得5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多项省部级工法课题成果。

国道318线是我国最长的国道,横跨东中西部,揽括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多种地貌。其中四川甘孜雅江至剪子弯段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条件极为复杂,加之原公路技术标准低、抗灾能力差,交通事故频发,线路亟待改造。通过实施提质改造工程,将进一步优化线路走向,避开险要地形,降低道路坡度,提升沿线道路设施,降低通行安全风险。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各条进藏公路通行压力,完善川藏两省区交通路网,促进沿线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编辑:李源源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