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成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交通运输产业

2025-02-28 16:08:2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刘应玲 驻四川首席记者 刘涛声 -标准+

2024年,成都交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低空经济、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等领域,加快建设具有成都特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产业体系。

高位统筹 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成都交通抢抓国家低空空域改革政策机遇,坚持“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政策体系”“一张运行保障网”“一批投资基金”“一批示范应用场景”“一批创新型市场主体”工作思路,推动低空经济“快起步、飞得起、管得住、发展好”。坚持高位统筹,推动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建立专班定期调度机制和“军地民”常态化联动机制;坚持政策协同,锚定“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目标,以《成都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统领,制定低空经济领域若干政策;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编制《成都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分类分层、分级分步推进建设,建成投用5个通用机场和52个中小型起降设施,低空监视雷达覆盖率超90%,建成成都市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坚持投资带动,组建成都市低空经济专项基金,推动“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坚持分类培育场景,围绕“低空+交通”“低空+作业”“低空+消费”“低空+应急”,培育低空应用场景14个、开通航线71条,成都至阆中交旅融合载人航线、成渝双城首条低空支线物流航线开通运行,山区无人机末端物流配送、低空文旅观光、森林防灭火等场景常态化飞行,2024年空中游览、跳伞运动等低空文旅飞行突破3.7万架次;坚持壮大市场主体,按照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导向,实施“一链主一清单”行动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育行动,招引重大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超262.1亿元,聚集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500家。

智改数转 壮大智慧交通产业体系

成都交通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强基础设施数智建设,打造智慧蓉城交通分中心,接入共享数据1.46万亿条次,推动数据资源“一网通享”、交通运行“一网统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成成都市交通运行协调中心(TOCC)、网络运营控制中心(NOCC)、公交运营调度指挥中心(BOCC)等智慧大脑,运用5G、AI技术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公交综合体。提供智慧服务,利用蜂窝车联网(C-V2X)直连通信等技术打造智慧公交、城市物流配送、低速无人车等智慧化场景,2024年7月成都入围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利用自动识箱、3D可视化等打造青白江区智慧无人铁路港,推动人工智能在病害监测、仓储搬运等领域融合应用。培育壮大产业,与华为等头部企业合作创建智慧交通灰度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交通科技创新平台47个,认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家,协助150余家企业获得14.8亿元金融支持;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入驻顶尖人才团队12个、1500余人,培育产业领军人才57名。

减污降碳 积极培育绿色交通产业

成都交通积极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支持政策,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制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出台提升绿色出行比例、推广新能源车、引导货物运输“公转铁”等支持政策。培育市场需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81万辆,同比增长28%,是2020年年底的6倍;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超26万辆、渗透率达83%,城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城市物流配送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带动产业发展,推进沃尔沃XC60、领克Z20等新能源车型量产,建成投产犀重汽车基地,加快吉利3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落地;推进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首台氢能重卡开行“成渝氢走廊”;指导成都交通投资集团建设全国首个交能融合虚拟电厂平台。

下一步,成都交通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担当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创新发展“先行者”。一是坚持数智融合。依托“智慧蓉城”数据资源建设,深化“AI+交通”等融合,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大脑”升级。推动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与成都交通投资集团等企业深入交流合作,推动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二是丰富应用场景。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绿色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推动,远近结合、实效优先”原则,打造一批多层次、绿色智能、产业带动性强的示范场景,助推优势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利用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深化开展“立园满园”“进解优促”行动,做好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为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