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风拂过岷江两岸,褪去了油菜花的金黄,青神的柑橘园里,新绿在日光下肆意舒展。在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中,由四川路桥交建集团承建的天(府新区)眉(山)乐(山)高速公路正迤逦穿行其中。
如何让现代化交通动脉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在钢筋水泥与万亩良田、累累硕果间,找到“绿色动脉”的密码,天眉乐高速公路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倾听民众诉求 优化用地方案
项目施工初期,天眉乐高速公路7标项目部就收到一份特殊的信笺——眉山市青神县白果乡果农提出的弃土用地修改要求。
项目部原计划设置的7-1号弃土场地,所占土地大部分为盛果柑橘树,而白果乡政府正在申报国家级农业柑橘产业强镇,临时占用此处不符合白果乡农业产业发展方向。“每棵柑橘树都是我们的养老资本。”果农周建斌抚摸着树干,满是感慨。
与此同时,虎渡溪岷江特大桥施工场地周边,千亩油菜田的种植者们正发着愁。施工期恰逢油菜抽薹的关键期,他们担心项目施工会影响作物生长。
面对群众的诉求,项目团队与业主单位、驻地政府积极商议,请来专家开展验证,最终决定取消原有废土场规划,采取余方资源综合利用的形式,将施工挖掘出的弃土,在白果乡甘家沟村及虎渡社区下方沟谷地内的坑塘内,开展废土回填工作,并在回填过程中对该处土地进行复垦,最终将形成近60亩的可用耕地。同时,项目团队还在田垄间铺设防尘保湿膜,以保障油菜花田生态。
污水变清水 循环再利用
走进天眉乐高速公路7标段工地,眼前的景象颠覆人们对传统工地的认知。3米高的隔音围挡内侧,油菜花铺满整个边坡,智能喷淋系统喷洒出的水雾在艳阳下形成微型彩虹。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污水处理池中经过处理的污水,像自来水一样清澈,且没有异味,十几尾游鱼在水中游动。
“这些鱼可是我们的水质‘监督员’,它们能生存,就证明我们的水质达标了。”项目安全总监贾松说。
经过三级沉淀和环保处理,施工废水变得清澈见底,完全达到养殖标准。而这场“生态优先”的理念也彻底改变了工地生态。从建设之初,项目部就从工地现场布置优化入手,通过采取减少临时用地,杜绝现场污染外排,坚持雨污分离,将现场污水归集到污水处理池,实现污水循环再利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临建方案,最终达到了排放零污染,场地布置生态化的目的。
守护萤火微光 践行生态诺言
自2021年天眉乐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进场以来,建设者们发现施工现场与黄水凼萤火虫核心栖息地直线距离仅4公里,生态保护的警钟便在他们心头敲响。
项目党支部与当地政府建立了联建活动机制,成立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在萤火虫观赏季,建设者们化身志愿者,协助开展交通疏导、垃圾清理等工作;在日常施工中,明确要求工程车经过萤火虫栖息路段要全程限速,施工时段避开萤火虫活跃期,所有设备加装防尘降噪装置。
4年来,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萤火虫志愿服务队累计出动2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践行“建一方道路,护一方生态”的诺言。站在天眉乐高速公路7标项目部的观景平台远眺,夕阳给四周的绿色阡陌镀上了金边;不远处,虎渡溪岷江特大桥的索塔正以每天一米的速度向上攀升。
这条正在延伸的高速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条串联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绿色纽带。当通车之日来临,这条“绿色动脉”必将承载着这方土地的美好期许,驶向更加辽阔的远方。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