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万源市玉带乡蒙家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洋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而党建则是激活这方土地的“红色密码”。一年时间里,沈洋与村两委班子并肩作战,以工业辣椒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支部领航、党员冲锋、群众共富”的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规划 破解发展难题
初到蒙家寨时,村民对产业发展充满疑虑:“种了卖不出去怎么办?”“赔了钱谁兜底?”面对这些尖锐问题,沈洋意识到,必须用党组织的公信力打破僵局。为此,他先后组织召开村党支部“破题会”8次,带领党员群众代表赴3省5县考察。因工业辣椒易种植、需求稳,且与本地气候适配,沈洋最终选定工业辣椒作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同时,沈洋制定“保底收购+溢价分成”方案,明确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村民种植的工业辣椒都能以稳定价格被收购;若辣椒价格高于保底价,村民还可分享额外收益。
带着方案,沈洋和村党支部支委成员走遍8个村民小组,召开28场签约会。在向家院坝签约时,63岁的向本泉戴着老花镜逐字核对合同,反复问:“书记,这保底价真能兑现?”沈洋当场拨通合作企业电话,让负责人视频承诺。当向本泉在合同上按下红手印时,沈洋深知,这不仅是2亩土地的流转,更是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首期签约带动58户农户签约种植75亩工业辣椒,预计可实现增收37万元。
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沈洋推动党支部牵头成立产业发展专班,统筹整合资源,将60亩撂荒地纳入集体经济示范田,争取农业部门8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配套建设4公里灌溉设施;建立“党员责任田”制度,划定6个示范片区,村支书带头承包12亩责任田,带动返乡青年成立种植合作社,形成“支部包片、党员包户、能人带动”的网格化推进体系。
党员带头攻坚 激活发展引擎
推广初期,沈洋带领党员骨干三次赴万源市对接企业,白天跑加工厂,晚上整理数据。第3次拜访时,合作方负责人被他们的执着打动:“就冲你们这股较真劲儿,种苗每株再降0.4元。”返村后,沈洋立即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讲解合作企业优惠政策和种植前景,动员大家参与。
针对零散“巴掌田”制约规模化种植的问题,沈洋提出用无人机测绘整合地块,并在田间地头开设“田间课堂”,将航拍图投放到村委会大屏。最终,精准划定40亩连片示范田,实现零散地块整合。
在服务链建设上,他推动村委建立党员全链条服务体系:产前,对接万源市誉衡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包销协议;产中,组织党员成立“田管服务队”,为缺劳户代耕代管;产后,建立烘干房实现“随交随收”,减少成品损耗。
党群联动治理 提升发展效能
沈洋带领村委创新“双链融合”机制,在产业链上建设烘干车间和冷链物流,减少鲜椒存储损耗;在利益链上设立风险基金兜底,推行“基础工资+产量分红”模式。目前,烘干车间正规划建设,配套产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实现双增收。
为将产业发展融入基层治理,沈洋推出“辣椒积分制”,把参与集体劳动、技术培训等纳入积分,可兑换农资等物资。此举促使村民主动清扫村道,村里矛盾纠纷同比下降,辣椒产业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丰收时节,村里还筹备举办“辣椒文化节”,评选“最美种植户”,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产业发展,蒙家寨村稳定提供30个就业岗位,吸引7名人才返乡创业,培育6名新型职业农民。90后青年张莹参加电商培训后,组建直播团队,带动周边3个村农产品销售。“现在家门口就能干事业,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张莹的话,道出了产业振兴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
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核心在“人”,关键在“实”。蒙家寨村以生态优势为基底,通过建立“一村一品”辣椒主导产业驱动发展,结合科技赋能与帮扶政策,正加快从传统山村向现代化农业示范村转型。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