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提质量增效益,聚焦“路畅、路好、路安、路美”,高标准推进全区镇村公路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投建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坚持专业与保障“双统筹”,构建以政府主导、区级交通部门牵头、区属国有平台公司负责、属地镇(街)社区参与的一体化、专业化建设模式,解决镇(街道)建设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和资金缺口的问题。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将项目周边镇村公路作为产业配套纳入项目整体建设,用运营收入解决道路投建管养费用问题,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实现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近三年整合投入资金约10亿元,提升改造农村公路200余公里。
二、提高建设精细度,打造品质农村路
围绕群众出行、产业发展、环境提升需求,通过专业检测和实地评定,因地制宜策划项目,合理制定建设标准,归集形成3年提升行动“路线图”与“时序表”。严控勘察设计,通过两次路况调查优化设计,利用新材料防裂基布等四新技术处置道路病害,减少破除换板,避免大拆大建。结合新村和乡村农旅产业特性,按照“路景相融、乡趣自然”原则整治提升路域环境,路田(宅)之间0.2—1米草花点缀,局部节点景观化。同时在部分路段引入智慧路灯、智能公交站、绿色充电桩等设施配套农旅产业。近三年打造幸福美丽乡村路79条、微景观点位104个。
三、提升安全防范能级,守护出行平安
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三同时”,遵循“一路一策、一点一策”原则,对群众出行量大路段增设太阳能路灯、改造异形道口,在有条件区域增设电子抓拍设备、红绿灯,协调镇(街道)在道口增设网格监控系统,全域公路桥梁实现一年一检,全面提升道路通行安全性。创新实行全域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养护,整合“路政员、监管员、护路员”+“网格员、志愿者”,形成一支反应快速、处置有效的群专结合管养队伍。每年投入养护资金约2000万元,近年来完成农村路灯安装190公里,全域临水临崖、陡坡急弯段安装波形护栏,消除安全隐患320余处,实现交安设施养护、管理的常态长效,近5年农村公路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四、赋能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双流区持续构建“干线公路为主线、农村公路为支线”的交通网络,农村公路三年提升行动以来,形成干线交通串联多个农村公路微循环的交通体系,实现全域9个镇(街道)通一级公路、全部村(社区)通双车道以上公路、全域农村公路达四级及以上,建制村公交全覆盖,76%的村(社区)实现公交—地铁接驳15分钟通行圈。以路为媒、路路有景,连珠成片的农村公路网络,将15个市、区重点农旅项目、81个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647户家庭农场有效串联,实现“行在路上,游在画中”。近两年引流乡村旅游游客3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00亿元。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