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西昌至宁南高速公路(简称西宁高速)的“智慧大脑”——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全面升级,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国内唯一全线采用最高等级(Ⅸ度)抗震设防标准的高速公路,“智慧大脑”的升级投用,将助力项目安全、高效建设,打造国内山区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设管理新标杆。
西宁高速公路走向平行、相交于则木河断裂带等多条活动性断裂带,受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普遍存在巨厚覆盖层、边仰坡顺层、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比如,荞窝特大桥主跨325米,横跨则木河及自治莫-荞窝断层,为高烈度地震带“世界第一拱”。为突破信息割裂、监管盲区、响应滞后、责任追溯难等传统管理模式固有的难题,四川宁西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宁西公司)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打造工程建设管理的“智慧大脑”,创新推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破局成果——西宁高速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创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2+3+4+N”智能化管控新模式。
两大中心协同驱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
指挥中心作为核心中枢,集成施工全过程的生产数据、监控、检测数据,运用各项新质手段对进度、质量、安全、环水保业务全覆盖监管,技术化捕捉施工潜在风险并分级预警,精准调度各参建单位。安全中心聚焦调度指令闭环督办,强化事前防控与过程监督,专职负责调度指令的过程督办与闭环整改跟踪,确保风险彻底消除。
三大全域管控维度,打造全覆盖管理新范式
通过建设调度指挥中心汇聚全域数据、安全中心驱动闭环管理、四大智能模块精准管控,融合形成“预警→研判→调度→督办→反馈”闭环链路,最终实现工程建设全路段无盲区覆盖、全天候不间断运行、全要素穿透式监管的“三全”智能管控。
四大核心模块联动,创新破解高速建设难题
数字孪生筑基,构建进度可视化管控,自动分析产值情况,实现进度精细化管理。数字赋能,集成三维激光扫描、四足机器人等新技术,从源头上保障试验数据真实准确,筑牢质量管控根基。全域监控,融合无人机AI巡查、隧道智能门禁等手段,实现全域全天候风险预警与精准管控,筑牢安全防线。智能监测,部署环水保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绿色工程屏障。
N大智能应用场景,新质生产力赋能项目建设
平台汇聚多项核心功能与智能装备,驱动建设管理迈向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孪生技术“克隆虚拟高速”,实现“一图总揽全局”智能管控。三维激光扫描自动生成三维隧道模型,筑牢隧道质量管控根基;AI无人机定时定点开启天眼巡查,动态感知现场违规作业与安全隐患。氢能无人机在续航能力与建模效率上实现双重突破,推动工程监测效率质的飞跃;四足机器人搭载激光雷达进入隧道内部精准作业,大幅提升隐蔽工程质量的管控能力与安全性;隧道前置指挥仓为管理人员提供近场管理环境,极大提升应急响应与协同管理效率。这些新质智能装备的赋能,让“智慧大脑”更加“智慧”。
西宁高速建设调度指挥中心是蜀道集团“投建营一体化”战略和“交通+”全产业链优势的集中体现。下一步,宁西公司将以产业协同之力,持续深耕中心核心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中心功能,引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为助力蜀道集团“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型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四川省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编辑:张梦怡
责编:张梦怡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