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条条“平安渡”连起巴山蜀水民生纽带

2025-08-21 10:07:0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牛世杰 田欣茹 -标准+

“这‘铁伙计’硬是要得!”老李不禁感慨,“开了一辈子船,没想到老了还能掌舵这样的‘聪明船’!”

8月清晨,大渡河晨霭轻笼,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万璇渡口,一艘崭新的新能源渡船静静泊岸。村民吴大爷背着满筐玉米,稳稳踏上防滑甲板,轻拍船舷笑道:“这船扎实稳当!以前坐老船,晃得人提心吊胆,现在放筐鸡蛋都纹丝不动,带货去赶场,这心里头踏实多了!”

巴蜀山水间,万璇渡口这样完成蝶变的“平安渡”比比皆是。从岷江岸线规整的候船亭,到嘉陵江畔接入智能系统的码头,这些或大或小的渡口,正悄然编织着连接民生冷暖与发展脉搏的温情网络。

366个渡口退出历史舞台

“千河之省”四川,水系纵横,嘉陵江、岷江、金沙江等大江大河奔涌穿行,1400余条河流和92座通航水库湖泊交织成网。“十二五”之前,全省渡口逾2000道,承载着沿江群众跨河越涧的出行重任。“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伴随渡改桥工程推进和路网延伸,渡口降至800余道,过渡群众数百万人,但在库区腹地与偏远山乡,渡船依然是群众出行、学生上学难以替代的“水上公交”。

自2021年启动“平安渡运”工程以来,四川航务海事部门精准施策,打出“撤、改、替、管”组合拳。经过4年努力,全省渡口从“十三五”末的886个优化至520个,366个渡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在德阳斩龙娅渡口,“川德中渡0036号”拆解时,渡工姜师傅笑着说:“这老船我开了20年,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这下政府给咱们换了安全船,心里更踏实了!”如今,385个平安渡运项目在江河两岸加速推进,涵盖372个渡口改造和375个渡船升级项目。

“聪明船”安全升级

在自贡安溪渡口摆渡了20多年的老王,过去最怕遇上河面起雾或突然涨水。“那时全凭经验反复估量,心里的弦总是绷得紧紧的。”老王说。这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样走向码头,习惯性地抬头望了望天色,目光随即落在岸边那块电子屏上。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几行字——风向:西北风;风速:每秒2.1米;风力等级:2级;降雨量:0.2毫米;能见度:9211米……

“哎哟,这‘铁伙计’硬是要得(真是不错)!”老李黝黑的脸笑开了花,“连船里头坐了几个人,它都晓得,人上超了、哪个人救生衣没穿抻展,它都会自动报警。”老李不禁感慨,“开了一辈子船,没想到老了还能掌舵这样的‘聪明船’!”

这种清晰、智能的“掌舵”体验,正是四川创新推行渡口设施、渡船配置、标识标牌、管理模式、服务规范“五统一”标准化体系带来的直观成果,其核心支撑则是省级智能监管平台。

该平台深度整合了北斗定位、水文监测、视频监控、AI识别等7类前沿功能,构筑起一张全天候“安全网”。它不仅能实时监控渡运全过程安全,更能精准识别船舶偏航、超载等8类潜在违规行为,一旦捕捉到风险,立即自动报警并完整记录,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坚实、智能化的决策依据。

“水上公交”越来越舒心

安全底色的持续擦亮,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柔性护航。“六不发航”实时监控、“救生衣行动”全员覆盖、汛期“第一次洪峰停航”铁律执行……四川连续10年开展船员“视频+实操”复合培训。遂宁沙坝渡口的船工周师傅刚通过应急操作新科目测试:“每月演练、每季考核,遇到突发情况心里不慌!”在国庆节、汛期等关键时段,工作人员下沉驻守重点渡口。今年汛期,四川已成功预警并妥善处置12起险情。

民生的温度,也在细微之处悄然升腾。

宜宾向家坝库区,渡船加装的无障碍通道让轮椅可以平稳上下。“以前得靠人背,现在自己就能推着轮椅上船,方便太多了!”行动不便的村民陈大姐由衷感叹。

眉山青神瑞峰渡口,坐在配备充电插座、直饮水机、应急药箱的新候船亭,赶场村民连连称赞:“以前坐漏风棚子冷得打抖,现在不怕日晒雨淋!”

……

这些润物无声的改变,源自“平安渡运”建设“五统一”的系统打造,源自“零碳渡运”示范点的标杆引领,也是“项目进度纳入乡村振兴考核”的有力驱动。

眼下,“平安渡运”建设正从“硬件焕新”向“长效善治”深化拓展。全省已构建渡口“四类风险三级管控”机制,129个渡口接入实时视频巡查系统,同时结合渡口实际运营需求,对现有标准船型的线型设计、轴舵系及船舱布置、监控定位设备配置等进行全面优化改进。

今年6月四川新下达的208个渡口、235艘渡船改造计划加速落地;泸州探索“渡运公交化”,班次准点率显著提升;南充南部县升钟湖“渡口+旅游”航线带火沿岸农家乐;乐山沐川“水上巴士”满载着茶叶、笋子出山,惠及库区2万名群众……

当吴大爷的背篓在甲板上稳稳立住,当老王船上的超载行为被系统精准识别,当陈大姐的轮椅滑过连接岸船的通道,一条条“平安渡”正串联起穿越巴山蜀水的民生纽带,四川的水上安心路,也正沿着民心所向,不断延伸。

编辑:马琼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