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中铁交通投资集团建设,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G59呼北高速公路炉红山(湘鄂界)至慈利段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慈利隧道双线同步贯通,为炉慈高速公路全线进入路面施工、实现2024年通车运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炉慈高速公路起于湘鄂两省交界的炉红山(湖南省石门县与湖北省五峰县),终于常张高速公路慈利西互通西的张家山附近,全长约80公里。慈利隧道全长5060米,是全线最长双线双洞隧道,最大埋深733米。隧道以白云岩、灰岩、泥灰岩为主,节理裂隙、溶蚀发育。隧道中最大溶洞为贯穿性溶洞,上覆落水洞,溶洞纵向贯穿左右洞掌子面长达26米,溶腔大小约600立方米,落水洞高度约15米。中铁隧道局集团炉慈高速公路土建6标项目工程部部长李德志介绍,施工过程中共遇到大小溶洞20个,泥质充填溶腔,且伴随季节性溶洞涌水,自开工以来,洞内共发生大涌水情况8次。
“2022年4月28日,掌子面正开挖至溶洞暗河段,慈利地区突降暴雨,洞内涌水迅速变大,造成慈利隧道进口左洞溶洞发生涌水情况,每小时最大涌水量约4700立方米,涌水总量达13.4万立方米,现场工人只能划着船进出洞口。”回忆起去年的那场大暴雨,项目总工程师王滨心有余悸。由于隧道进口为反坡开挖施工段,反坡排水施工难度大,当时洞内配备的两套排水系统抽排能力远远不足。项目部连夜借调物资,左右洞各增加两套排水系统。“历经190小时不间断抢险作业,涌水才被全部抽排出。”王滨感慨道,“原本20米3天就能打完,因为涌水导致施工进度滞后了20天。”
中铁隧道局集团总工程师洪开荣介绍,面对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等级多变等难题,炉慈项目部独创微台阶开挖工法,直击要害,在台阶法、全断面法、三台阶法中不间断转换,更换施工台架及资源配置,成功解决工法频繁转换的困境;同时创新采用光面爆破聚能帽工艺,加大炸药殉爆距离,打破了隧道光面爆破开挖必须采用导爆索的传统;自主研发电缆槽模架施工工艺,有效控制了电缆槽线形质量,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作为“十三五”期间湖南全省122个县市区所建设的“六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之一,炉慈高速公路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极大地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加快沿线旅游产业提质转型发展,对打通张家界北上西进出省大通道,完善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立体武陵山片区国际化交通枢组,促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等具有重大意义。
编辑:赵珊珊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