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水富市创新实施“4433”工作模式,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农村公路列养率、通邮通客率四个“百分之百”,建成总里程超1000公里的农村公路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四大创新”破解资金困局
水富市不等不靠,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提前完成建制村公路硬化任务。目前,全市已硬化农村公路650公里。同时,该市将全市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公路全部纳入“十四五”项目库,争取专项资金11520万元;通过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PPP项目融资3.2亿元,硬化自然村公路248公里;首创公路绿化“股份制”,引入企业建设苗圃基地,形成“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利益共同体,建成樱花大道、彩色景观路77公里。
“四项举措”强化精细管理
构建“四级路长制”管理体系,由市长担任总路长,延伸至村民小组长担任组级路长,配套“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将养护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创新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交通、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开展超限超载源头治理,拆除“两违”建筑。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共管”互补模式,实现公路绿化与生态保护、交通安全协同发展。突出党支部引领作用,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常态化开展小型养护活动,确保道路畅通。
“三个到位”提升养护质效
通过人员、资金、考核“三个到位”夯实养护基础。配备专职养护队伍实现“编岗一致”,年投入养护资金超百万元,建立“五定”考核机制覆盖县乡村三级管养体系,连续多年优良中等路率超80%。
“三个一体化”激活运营效能
构建城乡客运、城乡运营、城乡物流“三个一体化”运营网络。开通24条农村客运线路实现“村村通客车”,日发班次99班次;创新“一镇一经营”区域化运营模式,实现车辆调度、服务、监管三统一;在太平客运站试点“互联网+客运+物流”新业态,打造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运输闭环。
目前,水富市农村公路硬化率达80%以上,形成“外联内畅、通村达组、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水富用创新实践书写着“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的生动答卷。
编辑:付饶
责编:张家顺
审核:潘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