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2022-07-11 12:00:0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 -标准+

院标:

图片1.png


安全应急领域:

中国航海学会一等奖、入选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项目《长江水运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与示范》

项目攻克水运安全动态分析、水上交通管控、危化品监控与应急等25项关键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近50项,研发硬件产品十多台套,集成应用系统6套。构建了长江水运安全风险防控平台与技术体系,研制危险货物状态感知、典型液体化学品水上围控回收、危货集装箱落水定位装备,开发航运安全信息共享服务、危险货物运输全程监控与应急响应、危化品事故应急决策支持、港区储罐安全风险管理与应急等平台,研发内河船舶驾驶模拟培训与应急演习演练系统,在长江干线开展集成示范应用。

图片6.png


图片5.png


中国航海学会一等奖

《基于典型案例的港航特大安全风险防控研究》

针对我国港航领域可能导致百人以上伤亡或可能造成特别恶劣社会与政治影响的事故风险(简称“港航特大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分布领域不掌握、成灾情形不清楚、发展趋势不明确、防控措施不合理等难题,项目结合当前我国港航领域安全生产实际,认真梳理分析存在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典型案例研究成果,研究提出有效管控重特大安全风险的对策措施,对建立健全我国港航领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港航领域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40多位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围绕港航特大安全风险防控研究。

图片7.png

智能航运领域:

中国航海学会一等奖

《中国智能航运发展系统设计与成果应用》

中国智能航运发展系统设计与成果应用率先提出了智能航运概念和系统构成,预测了全球智能航运发展的基本态势和主要影响,系统性阐述了我国发展智能航运的战略意义、优势条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着眼未来30年提出了我国发展智能航运的指导思想、阶段目标和主要任务。

项目成果典型应用:

《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

《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智能航运相关内容;

《智能航运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与分工(2020-2022)》;

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智能航行与控制关键技术》提供研究思路与内容;

中国科协编列《中国智能航运产业发展路线图》项目;

推动广东、江苏、江西、浙江等沿海沿江省份智能航运系统发展,极大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

图片2.png

图片3.png

中国航海学会二等奖

《多功能北斗船载智能终端关键技术研究》

在院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在前期需求调研和技术攻关的基础上,研发了“多功能单北斗船载智能终端(MT-15)”。终端实现了船用单模北斗定位、北斗AIS、在线电子航道图、船舶过闸远程、船员身份远程核验、船舶指泊离泊、通航信息服务和船务管理等功能。

终端能够采集过闸申报、船员安检等核心业务数据。终端固件和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升级和故障诊断。通过与后台系统联动,能够实现船舶轨迹异常识别,对船舶违规申报过闸等行为进行后台预警。项目成果已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自2019年12月起,已在长江三峡航段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三峡船舶的通航效率、提升了船舶过闸安全、解决了长江干线的“多终端合一”的问题。截止到2021年6月,已安装单北斗船载智能终端的船舶约3200艘,基本实现了三峡过闸船舶的全覆盖。

图片4.png


图片5.png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