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构筑物基础冲刷理论创新与实践》项目以“理论突破—模拟技术研发—现场监测技术研发—冲刷抑制装备研制—工程实践”为主线,突破了原型风暴尺度、波流联合下的底部水沙运动及基础冲刷理论,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精细化的水沙模拟技术,研制形成了智能化、高精度冲刷微地貌监测技术与冲刷预警预报系统,创新发明了多类冲刷防护技术与抑制装置。全面建立了我国自主核心的海工构筑物基础冲刷理论体系,形成了强效、生态化冲刷防治成套技术,有效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行业影响力。
项目共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基础冲刷理论研究:针对填补现场原型风暴尺度水沙数据匮乏这一空白领域,依托国际最大尺度的波流水槽,首次攻克了风暴浪底部边界层及桩墩波流冲刷机制,统一了海管冲刷三维悬跨理论机制,提出了复杂桩基承台冲刷机制与预测方法,推导了大量原创、高精度的理论预测公式,其中底部剪切力预测精度在90%以上、桩基冲刷深度预测精度在70%以上。
(2)精细化模拟技术研发:自主研发了基于RANS、ISPH法的精细化水沙运动、波流联合下海床液化等一系列先进的精细化数值模式,模拟精度达毫米以下,均已形成完全自主产权的软件成品,以及泥沙表面切应力高精度测量技术,全面适用于各类构筑物的水沙细观结构模拟与观测,突破了国外软件封锁。
(3)智能化、高精度现场监测技术研发:针对快速、精确获取构筑物周边微地貌结构,自主研发了基于双轴声学扫描技术的高精度、智能化海上墩柱基础冲刷发育实时在线监测装置,测量精度达1cm,形成了水文—地形—气象联合的基础冲刷发育预警预报系统。
(4)新型生态防护及修复技术研发:分别针对海管、海堤和桩墩基础防护,创新性研发了仿生草坪式海管悬跨抑制装置,红树林生态型海堤防护方案及其空间配置,以及复合式海上桩墩防护方案。
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东营防潮堤、黄骅港防波堤、山东风电、湛江风电、东方海管、上海LNG油气管线等40余项重大跨海桥隧、海堤、海上风电、海管项目,以及埃及、巴基斯坦、越南等“一带一路”关键节点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了基础设施本质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编辑:耿嘉澍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