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守护繁忙春运

2023-01-31 10:42:5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刘玢妤 通讯员 朱子业 文/图 -标准+

“航班号KN5527开始滑行”“173机位注意”“12区视频呼叫”“142机位正在滑行”……1月11日,春运第5天,我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简称大兴机场)体验了飞机监护员的工作。

望远镜+监控全方位“盯住”飞机

上午10时,我的“师父”李娜把我引至当天工作的值守岗亭。1997年出生的李娜虽然年轻,但业务能力出众,已是飞行区安检部航空护卫科巾帼班组的班组长。在她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区域监护固定值守岗的工作内容——通过视频观察所属区域的航班动态,每隔25分钟使用望远镜进行360度站立观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所属区域应急处置岗的同事到位,并把相关信息记录在《区域监护固定值守岗位记录本》上。

此时对讲机中不时传来岗位间互相通报航班动态的声音。今年春运期间,大兴机场又恢复了繁忙景象,我负责的12区固定值守岗涉及的164到173机位已经停满了飞机,不到20分钟,这片区域就已有6架飞机出港。

当我正式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办公,才意识到岗亭所选位置的巧妙。我所在的岗亭斜对着167机位,大致在两个廊桥中间,这里拥有更宽广的视野范围。在电脑屏幕的视频监视器里,我可以通过点击画面上的箭头移动可视方向,从而观察停机位360度的情况。李娜补充道:“在视频监控大厅里还可以看到更清晰、更全面的现场画面。”

“通知12区各岗,169机位10点41分滑行。”我终于捕捉到一条我所负责岗位的相关信息,这时我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169机位附近。由于168和169属于一个固定端两个廊桥,所以除了169机位的摄像头,我还可以调出168机位右侧位置的摄像头同步观察。

每一条“无异常”记录都是安全证明

在监控画面中,我看到“同事”在169机位进行现场观察。冬日的北京,室外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不时还有凌冽的冷风,这样的值守实属不易。李娜告诉我,近机位的户外单机值守即将于今年4月全部“退休”,实现全方位的区域监护模式。

大兴机场开航以来一直采取传统的“单机值守”航空器监护模式。随着大兴机场运行机制的成熟,传统监护模式已难以适应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和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创新的要求。因此大兴机场开始创新采用航空器“区域监护”模式,将车辆巡视和视频监控相结合,替代人员机下徒步巡视,同时结合大兴机场机坪布局的特点划设“近、远机位”12个分区,每个区域设置固定值守、视频监控、巡视检查和应急处置4个岗位,对原有的监护区域进行多方位、立体式管控。原先飞机监护员“风里来、雨里去”的室外作业环境被电动巡逻车和监控终端替代。

“我们这些飞机监护员是这个改变最大的受益者,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可以说是质的飞跃。”李娜表示,过去传统的航空器监护工作需要监护员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机坪上执勤,与烈日相伴、与风雪相拥是他们工作的日常,最难熬的就是机坪冬天寒冷、夏天暴晒,及航班延误后长时间的机下等待。

目前,大兴机场处于近机位区域监护的试运行阶段,机下监护岗位协助区域监护岗位进行应急处置,之后将逐步递减机下监护人员配置,最终实现完全区域监护,而远机位已在去年8月份率先启动了区域监护模式。

随着169机位飞机滑行离开,我的1小时岗位体验也接近尾声,最后一步便是完成区域监护信息登记。据李娜介绍,监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发现异常人员、遗失行李包裹、非常见保障车辆等靠近航空器的情况,在我浏览“同事”们填写的记录里却没发现任何“端倪”,偶有“异常”也是班组在进行模拟测试。

李娜欣慰地说:“这每一条‘无异常’记录,都是飞机监护员保障机场航空器安全的证明。”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