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海战术”到“科技驱动”,从“各自为战”到“集成相融”,近年来,湖南持续优化“科技赋能、法治护航”的治超模式,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源头监管与路面管控相结合”原则,实现普通公路与高速公路超限率稳步下降。
今年一季度,全省普通公路超限率0.28%,同比降低76.1%;高速公路入口超限率0.35%,同比下降23.9%,有效助力路网技术状况稳步提升和交通安全态势平稳向好。
24小时智能捕捉过往货车信息
全省建成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446处
有“三湘第一路”之称的芙蓉大道连接长株潭三市,路面质量与交通安全至关重要,而易家湾超限检测站便是这条道路的“哨兵”。站内,监控大屏上加载着数张不同位置的道路画面,来往货车一旦“上镜”,屏幕前执法人员的电脑中便会自动新增一条记录。
“监控中,每条路下方埋有动态称重设备,路上门架装有摄像头,共同捕捉过往货车的总重、轴数、车牌等信息。”该站副站长周浩说,这一整套设备叫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被测出超限超载的货车数据经执法人员审核后,将通过短信或门架信息屏将违法事实告知车主,督促对方来超限检测站转运货物、接受处罚。
执法人员翻动电脑记录,当日凌晨0点截至上午10点,捕捉的货车信息已有3000余条,它们共来自易家湾站管辖的6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管。
“6个系统所处位置各异,彼此周边要么车流量大,要么源头企业多等。以前,这些地方有超限超载车辆喜欢夜间出动。如今,系统精准的‘认车能力’让对方无所遁形。”周浩介绍,得益于此,当地的超限超载率已降至0.3%以内,路面质量亦随之改善。
目前,湖南已建成446个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其中414处及全省1790个公路超限检测站、货运源头企业、高速公路出入口均已接入湖南省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发,构建了“省、市、县、站”四级的科技治超架构,逐步将检测数据、违法线索、违法处罚与一超四罚等业务融合,实现全网通办、全过程监管。
“电子围栏”线上循迹
多部门联合追查“超限惯犯”
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实现了对货车信息的自动捕捉,相应的超限超载追查机制亦需完善。
益阳市赫山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信息中心主任蔡专表示,应对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当地有司机找到了“新法子”:例如后车紧跟前车,躲过摄像头检测;又如压路肩行驶,形如“人称体重时一脚上秤一脚落地”,结果因此“变轻”。
“针对首尾相连逃避检测、压线行驶的车辆,我们会协调交警部门采取调取沿线监控等方式,查实驾驶员信息,根据系统数据处理。”蔡专说,针对“超限惯犯”,该区还应用了“电子围栏”系统进行自动报警,实施线上追踪、预判行驶轨迹,就近调度交通、公安联合执法。
湖南积极统筹多部门优势,推进“双百”、非法改拼装、遮挡号牌车辆等专项联合整治,并建立合理的电子围栏规则和名单,稽查货运车辆 2.05 万台次。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省非现场执法累计办案2.4万余件。
科技治超背景下,人的技术素养也需提升。湖南通过跟班指导业务培训、梳理常见问题编写基层应用口袋书、推广治超科普视频抓实基层能力建设。此外,湖南还健全治超考评机制,制定了年度治超评估实施细则,定期开展治超数据分析,常态化暗访督导基层治超四类站点。
下阶段,湖南将重点加强货车生产改装源头、货运装载源头等方面监管,推动建立路警联合执法新机制,积极推进与周边省份的区域联合治超,并研究制定《湖南省治超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提升公路安全保护水平和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编辑:袁东伟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