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五微”模式 打造“管养”样板

2024-09-03 17:25:2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朱会云 -标准+

慈利县地处湘西门户,溇澧二水穿境而过,是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农业县。辖26个乡镇街道427个村居,总人口67.6万。近年来,慈利县深入贯彻“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强县”目标,有力强化“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效能,路况水平、路域环境、治理和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到2023年底,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6315公里,实现乡镇、建制村(含自然村)通硬化路或沥青路、通客班车“四个百分百”,被授予2023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幸福”新图景,让“交通线”真正变为“风景线”“产业线”“致富线”。如今,在慈利,一条条农村公路蜿蜒纵横,畅乡达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总人数70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5.8%,实现旅游总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187.3%;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4.2%。“硒有慈利”品牌进入全国前8强。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总体偏低,部分已进入集中养护期,农村公路路况水平与交通运输流量增加、车型结构变化之间矛盾愈发凸显,管养难曾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补短强链?我们把农村公路管养作为“一把手”工程,创新推出“微决议、微网格、微专班、微补助、微积分”的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

一、乡村代表“微决议”,养护规范化

始终坚持把农村公路管养放在“优先发展、先行一步”重要位置。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先行官”“开路先锋”的政治站位,高频次召开交通强县建设工作推进会,把交通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管养放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层面谋划考量,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的交通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交通运输、纪委监委、组织、发改、林业、水利、财政、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及时解决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中的问题。印发《慈利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细则》《慈利县美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慈利县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慈利县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五年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8年)》等文件,坚持要素先行,多方争资筹资。将农村公路管养纳入乡村代表民生表决事项,在乡镇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办法》,明确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评议跟踪问效。在乡村层面,由村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协商,将道路养护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使农村公路管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全力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目标。

二、科学划分“微网格”,管理全域化

始终坚持“全域覆盖、分类划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将县域内2387公里年报内乡村道和2928公里年报外农村公路划分为26个“大网格”427个“微网格”,确保村不漏格、格不漏路。用“以格定人”的方式,明确“乡+村+组”各级“路长”。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机制,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清单,全县5000余条农村公路均设置路长和养护责任人,县乡村三级路长定期巡路,及时交办督办问题隐患。运用地图软件加现场指导等方式,让每一位乡村路长清楚“责任田”,组织业务骨干对乡镇(街道)村(居)进行业务培训。

三、精心组建“微专班”,养护专职化

始终坚持“强基础、抓队伍、优服务、提品质”,采用“3+1+N ”模式配备“微专班”,即乡镇政府聘请3名村民组建专职养护工作队,各村灵活配置1名兼职养护队员。统一服装,配备设备、物资等,晴天养护、雨天巡查,乡镇政府对养护队员实行绩效管理。发动“N”个群众协助专班工作。目前,全县共组建26个“微专班”,有78个专职养护工作队,配置427名兼职养护队员,吸引近千名群众参与。今年以来,已开展清扫路面5300多公里,填补坑洼路段400余公里,清理杂草3000余公里,清理边沟4200余公里,阻碍道路通行情况得到及时处理。2023年,大中修、危桥改造、安防等公路工程合格率为100%,优良率90%以上。2023年全县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27%,特别是在2024年开年冰冻灾害期间没有发生长时间长距离道路交通拥阻及重大交通事故,国省干线、乡村公路畅通有序。

四、合理设置“微补助”,养护源头化

始终坚持牵住农村公路管养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组织召开座谈会,乡镇政府与重点工程项目、企业负责人和司机代表等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运输协议》,实行“政管企、企管车、车互督”监管模式。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乡镇对遵守运载要求的司机给予吨位资金补贴,年底给予额外奖励,对不按要求运载的司机,联合有关部门取消其货运资格。持续加强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建设,实现国省干线主通道“全覆盖”。整合“天网”“雪亮工程”、客运视频监控等资源,构建道路运输监管中心“天眼”,对“两客一危”、货运企业等车辆全天候可视化监控。建立了“巡查、上报、检查、处置、反馈”一整套实时管理模式。通过资金“微补助”,从源头上防止货车超载,减少了道路损坏。南山坪乡政府与重点项目、矿山、砂石企业负责人、司机代表多方洽谈,签订《南山坪乡道路交通安全运输协议》,以县治超办核载标准为车辆标载,明确对遵守运载要求的车辆,在原有运价的基础上,企业以每吨4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年底额外发放5000元奖金。去年以来,该乡2家企业已发放奖励资金5.8万元。

五、综合运用“微积分”,养护社会化

始终坚持农村公路管养依靠人民,把人民对养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爱路护路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党员积分管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民银行”建设。按照“季度公示、半年兑现、年终表彰”的操作流程,由村委会专人计分,并发放积分兑换券,村民凭券到定点超市兑换物品。通过积分兑换、道德信贷等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激发了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热情。零溪镇82岁的李大爷与年轻人一道积极参与养路护路,清理道路垃圾,仅今年就已获得积分200多分,他们不仅在志愿活动中享受了劳动成果,而且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农村公路管养力度,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慈利县农村公路管养“五微”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处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阶段。慈利县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向先进区县看齐,向优秀典型靠拢,高点对标,超前引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五微”模式,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变“交通流量”为“群众幸福增量”,让农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慈利交通力量。

(作者系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会云)

编辑:袁东伟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