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文化建设,提升行业新闻宣传能力,9月28日,中国交通报社举办2025交通运输文化品牌经验交流与新闻宣传网络培训。近60家来自全国交通运输各领域的单位“云端”集结,共同参与这场行业学习交流。
在课程设计上,本次培训多维度为学员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经验共享、思维碰撞与交流合作,收获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中国交通报社以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宣传活动为起点,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推动单一活动向多元化活动矩阵升级。如今,交通运输文化品牌的展示舞台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专业,也催生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优秀文化品牌,为行业文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版特别邀请在历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宣传活动中荣获最高荣誉“先锋品牌”称号的创建单位代表,分享其品牌发展历程与典型经验,也精选了部分参训代表的心得体会予以呈现,以期能为行业各单位在打造文化品牌、讲好交通故事的道路上,提供有益借鉴,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凝聚品牌力量。

晋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参训。
八棵树精神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本报记者马琼晖
甘肃交通运输“八棵树精神”历经长期的挖掘、培育与弘扬,如今已成长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目前,“八棵树精神”已被交通运输部纳入《中国交通运输精神谱系》。2022年,该品牌在第四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宣传活动中荣获“先锋品牌”称号。
在“八棵树精神”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始终遵循“三个高度重视”。高度重视行业精神的历史传承,深入挖掘“八棵树精神”的历史渊源,从郑占乾等老一辈公路人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推动“八棵树精神”在传承中持续发展;高度重视“一把手”工程的引领作用,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品牌建设,强化方向引领与政策支持,为品牌推进提供坚实保障;高度重视文化品牌的时间积淀、过程累积、厚度沉淀,不断丰富品牌精神内涵。
近年来,该品牌通过深入挖掘践行“两路”精神的行业故事,凝练形成以“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在八棵树种植原址建成“八棵树公路文化广场”,将其打造为重要的文化象征,拉开了“八棵树精神”蓬勃发展的序幕。2023年以来,“八棵树精神”进一步走向全省乃至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系统总结并凝练出以“大道兴陇,勇做先锋”为主题的新时代“八棵树精神”价值内涵。
在传承弘扬“八棵树精神”过程中,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实施“六个一工程”,通过打造一套文化品牌视觉形象、制作一组丰富文化产品、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挖掘一批典型人物、完善一组品牌矩阵、形成一套融合发展方案等形式,不断提升“八棵树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生动呈现品牌价值。
同时,行业注重挖掘老一辈与新时代行业典型人物,讲好甘肃交通故事,积淀品牌厚度;完善精神谱系与品牌矩阵,形成以“八棵树精神”为核心主品牌,涵盖公路养护、应急救援、路政执法等各个领域的子品牌,实现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跨越,使“八棵树精神”枝繁叶茂。此外,注重推动文化品牌融合发展,将“八棵树精神”融入党建工作、红色文化、地域特色、丝路文化与驿站产业,打造“清廉交通”,建设会宁高速服务区红色驿站、洮河如意湾、悬泉置交旅融合综合体等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交通服务创新平台,全面提升行业软实力与服务内涵。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参训。
泉城交通人笃爱夜的黑
“夜光芒”照亮前行路
殷洪英
实干担当、拼搏奉献、倾心为民、只争朝夕——这十六个字,是山东省济南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简称发展中心)“泉城交通人笃爱夜的黑”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也是全体职工用无数不眠夜浇筑出的精神图腾。
当夜幕低垂、万家灯火渐熄,泉城交通人的守护之光愈发明亮。从高速公路深夜养护的反光背心,到乡间小道旁修补路面的应急灯光,从运输企业里帮扶解困的深夜座谈,到驾校中护送学员的末班车辆……他们在黑夜中争分夺秒的坚守,如“夜光芒”般照亮前路,这正是品牌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映照出交通人的责任与担当。
“泉城交通人笃爱夜的黑”在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宣传活动中,先后获评“榜样品牌”“先锋品牌”;其子品牌“心系公路情满坦途”“e驾人”荣获“政务事业类十佳文化品牌”。在品牌精神的引领下,发展中心凝聚力持续增强,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公路行业最高质量奖“李春奖”、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品牌不仅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夜光芒”更成为泉城交通的鲜明标识。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品牌建设的根基。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品牌建设,组建文稿、视频、PPT制作团队及宣讲团队,为品牌打造提供坚实组织支撑;同时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品牌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擦亮文化品牌形象,发展中心精心设计品牌标识及配套视觉体系,生动诠释“心中有光”的济南交通人形象,让品牌精神更加鲜活可感。在宣传推广方面,发展中心整合多渠道资源,聚焦一线深夜作业的真实场景,在《人民日报》《中国交通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持续发声;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体系,让“夜光芒”的故事深入人心。发展中心构建起“1+N”品牌矩阵,持续延伸品牌价值。围绕核心业务,孵化出“心系公路情满坦途”“e驾人”“红色引擎畅行先锋”等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文化子品牌,形成层次分明、协同发展的品牌体系,推动核心精神在各领域落地生根。
如今,这束“夜光芒”已成为引领济南交通事业发展的精神灯塔。未来,发展中心将继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以品牌凝聚人心,用“笃爱”守护通途,以坚守书写为民服务的时代答卷。

山东高速淄博发展有限公司参训。
册三公路文化
崖壁石刻从未磨灭
韦志胜
在贵州省平塘县552国道旁的沙坪垭口山崖绝壁上,有两块摩崖石刻静默矗立。风雨虽侵蚀了岩石,却未曾磨灭镌刻其上的34个字。它们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上世纪50年代那段火热筑路岁月的时空之门……
1956年,原交通部决定对册三公路进行勘察设计和建设。这条公路西起贵州册亨县,东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全长700余公里。作为册三公路关键性的“咽喉工程”沙坪垭口路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在这几乎90度的山崖上凿出一条路,堪比登天。
曾参加册三公路建设的贵州省平塘公路管理段退休职工黄通明回忆道,那时条件极其艰苦,公路沿线到处是筑路工,其中不少曾参与“两路”建设,个个不怕苦、不怕累,硬是用3个月的时间,修建出一条挂壁公路。
条件虽差,同志们的筑路热情始终高涨,这种誓把天堑变通途的意志和决心是后辈公路人传承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60多年过去,都匀公路管理局以册三公路为精神源头,注重摩崖石刻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培育行业文化价值观,有效探索打造“册三公路文化”品牌标杆。
“我们注重挖掘、传承和弘扬‘册三公路文化’,进一步完善册三公路文化园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编纂《册三公路发展史》,创作了微电影、行业歌曲及文创作品等,并在中央、省(部)级多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贵州省都匀公路管理局宣教科莫彤介绍。
如今,册三公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2020年,都匀公路管理局从册三公路的历史中淬炼出“意志坚定、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甘当路石、服务人民”文化品牌理念,品牌标识也完成商标注册,“册三公路文化”在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宣传活动中荣获“先锋品牌”。
“我们一直坚持党建、业务和文化深度融合,在‘册三公路文化’的基础上,培育打造了‘扛起大道上青天’党建品牌和15个党建载体,并形成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文化品牌矩阵,有效地夯实了单位精神文化软实力。”贵州省都匀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杨光亮说。
今天,都匀公路人传承的不仅是册三公路历史,更是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文化基因,它将成为公路人血脉中永不褪色的文化密码。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参训。
文明365
文明为笔绘幸福出行路
陈晶晶 朱文婷 曾也丁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文明形象窗口,文明服务是地铁运营能力、形象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成都地铁以“文明365”服务品牌为指引,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目前,“文明365”服务品牌已在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宣传活动中荣获“先锋品牌”。
秉持“人民地铁为人民”理念,成都地铁优化行车组织、改善出行体验的同时,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打造“全龄友好”出行空间。近年来,成都地铁升级无障碍设施,增设高低位客服中心、儿童马桶;打造“母婴室”“敬老服务区”“儿童友好主题车站”与“儿童乘车体验馆”等便民设施;提供“爱心预约”“爱心座椅”,制作“一米高度看城市”“敬老爱老”服务手册。此外,列车“分区控温”、车站“纳凉区”“同站过街”等举措,将柔性服务渗透乘车全流程,把以人为本理念转化为市民可感知的幸福体验。
为推动文明服务常态化,成都地铁自2013年起将每月11日设为“文明乘车日”,通过“请进来”联动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沉浸式体验,“走出去”向市民普及文明知识,搭建地铁与乘客的互动桥梁。
文化赋能方面,成都地铁以孵化园站“礼好”、高升桥站“明礼”、金沙博物馆站“礼颂金沙”为载体,打造文明城市示范点;培育“芙蓉班组”“向蓉班组”“巾帼车组”“向日葵服务队”等特色团队,以专业服务传递文明力量,让文明出行成公园城市新风尚。
成都地铁与市民乘客的“双向奔赴”,更让温暖成为城市的鲜明标识。驷马桥站职工连续5年守护视障老人通勤,金星站职工连续4年护送视障姑娘回家,华西坝站职工保障“黑暗跑团”安全出行,站台上紧急护航临产孕妇——这些暖心故事汇聚成品牌向上向善的力量。
未来,成都地铁将持续以“文明365”服务品牌为依托,让每一次出行都是幸福体验,让每一份善意都成为城市进步的微光,与千万乘客共同勾勒社会美好图景。

深圳高速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参训。
新发展先锋+
锻造发展引擎铺就壮美坦途
冯晓华
近年来,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发展交通集团)精心打造“新发展先锋+”党建品牌,通过系统整合与体系化布局,构建起层次清晰、覆盖全面的品牌矩阵,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先锋力量。
品牌的生命力根植于实践。“新发展先锋+”党建品牌以“筑路、畅路、驿路”三大先锋子品牌为抓手,精准对接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路衍资产开发三大业务板块,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筑路先锋”锻造“品质引擎”,在贺巴高速公路建设中,依托“筑路先锋+智慧高速”模式,成功攻克世界级技术难题,培森柳江特大桥刷新同类型桥梁亚洲纪录;“畅路先锋”打造“智慧引擎”,通过“畅路先锋+智行瑶乡”等实践,推动广西首个标准化无人值守收费站落地,为公众美好出行注入智慧动能;“驿路先锋”构建“服务引擎”,创新“服务区+旅游”融合模式,打造全国首个“荔枝”主题服务区、主题鲜明的“那”文化那马服务区,使服务区成为传递温情、展示文化的文明窗口。党建与发展深度融合、交相辉映。
品牌的凝聚力在于点燃人心。在“新发展先锋+”的旗帜下,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先锋人物脱颖而出。有人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实现广西历史性突破,有人荣获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近百名员工在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品牌,成为人才成长的“加速器”。通过品牌故事宣讲、党建文化品牌日等活动,品牌的感召力不断由内向外延伸,成为行业交流与企业形象展示的亮丽名片。
品牌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发展成果上。截至目前,新发展交通集团累计投资建设高速公路总里程超3200公里,结束了5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助力广西实现“县县通高速”;承担14个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多项工程荣获“真武阁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业界权威认可。这些实绩,正是“新发展先锋+”品牌价值最有力的注脚。
实践表明,“新发展先锋+”党建品牌不仅提升了企业文化软实力,更锻造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立足新起点,新发展交通集团将“先锋品牌”荣誉转化为持续前行的强大动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多先锋力量。

安徽交控集团合安管理中心参训。
心得感悟
参加此次培训,对“交通强国品牌力量”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中国交通报社系统介绍的文化品牌建设“九个一”架构,特别是“一组品牌故事”和“一支宣传宣讲队伍”的打造,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结合山东省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沂水县中心“一心为公·一路当先”的品牌实践,“一心为公”要求凝聚合力,这与“一把手工程”和一套完整的品牌体系建设要求高度契合;而“一路当先”所倡导的责任担当与先锋意识,则迫切需要一支能讲、会讲、善讲的宣讲队伍,将除雪保畅、工程攻坚、为民服务中的动人故事传播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更自觉地运用品牌思维,系统梳理和推广“党员示范路”“1211”工单办理机制等鲜活案例,把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感知、易传播的品牌故事,让“一心为公”的初心和“一路当先”的行动通过具体的人和事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的文化动能。
——山东省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沂水县中心 牛伟
本次培训内容翔实、案例生动,深化了我对新时代党建品牌以及企业文化品牌创建规律和传播方法的认识,促使我对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支撑”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课程中有来自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特色载体方面的鲜活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借鉴。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植根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沃土,秉持“服务美好出行,链接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进一步提炼具有广州公交行业特色和广府文化的品牌核心价值。未来将聚焦广州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党建品牌“公交红堡垒”建设,着力打造“136”工作体系,推动“公交红堡垒”网格、安全生产网格、工会小组“三网融合”,以高质量的基层党建服务助力广州“二次创业”,让公交出行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民生保障和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广州巴士集团有限公司 唐伟杰
一天的课程干货满满,“八棵树精神”文化品牌、济南交通“泉城交通人笃爱夜的黑”文化品牌、贵州“册三公路文化”等文化品牌,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公司发展的软实力,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交通人,我要将培训内容转化为踏实奋进的内生动力,把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践作为推进公司“山高齐道”文化品牌建设的抓手,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持续提升高速公路“管、养、运、服”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借助文化品牌交流平台,讲述交通好故事、传播交通好声音、树立交通好形象,不断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山东高速淄博发展有限公司 周雪晴
此次培训中系统全面的课程安排,以及“先锋品牌”的鲜活案例,都让我收获颇丰。培训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紧贴行业实际。“八棵树精神”“文明365”等同行的优秀实践经验,以及中国交通报社关于品牌建设“九个一”方法论的深入讲解,都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不仅是企业形象的展示,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接下来,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文化品牌建设,凝聚品牌力量,着力彰显企业“行”的发展力度和民生服务“行”的温度,奋力写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成都篇章,用心讲好为民情怀的交投故事。
——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雷霖
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绝不只是简单的形象包装或口号宣传,而是源于实践、成于坚守、最终内化为员工行动指南的精神力量。甘肃“八棵树精神”、贵州“册三公路文化”等品牌建设案例,都展现出品牌背后扎实的实践支撑与情感联结。它们之所以能打动人,在于真实、在于坚持,更在于与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联系到本单位的“模范红”品牌建设,我们应将品牌融入每一次服务、每一个创新、每一名员工的日常言行中。未来,我们将着力挖掘“模范红”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实践案例,实现品牌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现形象,成为真正驱动组织向前、连接社会公众的温暖力量。
——江西交投吉安东管理中心 赖观华
编辑:熊婷婷
审核: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