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景区恢复开放 | 无界重塑 焕然新生

2023-12-25 15:45:59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匡成刚 -标准+

12月12日,受“9·5”泸定地震影响而闭园的海螺沟景区,正式恢复开放。为进一步提升游览便捷度和安全性,景区在恢复原有道路的基础上,重新规划修建了覆盖集镇和景区的旅游线路,一条宽7.5米的双向通车道路从磨西镇直通景区核心区,将原有通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景区各项目实现提档升级,为冰雪旅游季做好准备。随着首批两百余名游客进入景区,全新打造的基础设施、步游道等项目和核心游览系统整装亮相,观光车、索道、智慧运维系统等旅游设施也焕新归来。

海螺沟景区道路位于2022年“9·5”泸定地震震中附近,受地震损毁严重。该项目由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勘察设计。设计团队立足“恢复为主,提高抗灾能力,路通景成”的设计理念,坚持地灾治理“避大治小”,灵活把握路线指标,尽可能少破坏环境,以生态为主、工程为辅、文旅赋能,形成了系列技术亮点,强化全生命周期设计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可施工、可维护、可改造,推动性能设计,适当提高工程安全性、耐久性设计指标,特殊桥梁推广使用钢结构,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可很好地满足绿色低碳的要求。

针对特殊路基、路面结构型式、桥涵、隧道等,四川公路设计院开展专项设计,优选方案,做到全寿命期工程投资最优。采用共振碎石化技术将原路水泥面板变废为宝,作为新建路面的垫层结构,实现水泥路面材料100%循环利用。

设计团队根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重建目标拿出初步设计方案后,积极向交通运输部专家咨询组、业主、施工、监理单位征求意见,并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正。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驻扎现场,全程服务,对工地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调整完善设计,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应用桥梁上部钢结构技术,提升桥涵安全抗震性能;应用预加固进洞隧道监控预警等技术提升隧道安全建设运行与应急救援能力。

bdd5258a2d102b8d501e600daa3d5da2.jpg

该项目采用了先进勘察测绘技术,高效辅助判断安全隐患。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全线和重点崩塌区的高清影像,并建立三维实景地面模型;应用北斗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精确获取高等级、高精度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应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穿透茂密植被,获取精确地形和高分辨率彩色数码影像;应用天空一体化多元遥感技术进行应急排查;应用创新多元测绘技术融合,实现原路中线和纵横断面自动快速拟合;应用定向钻探勘察技术,解决了高山峡谷地区隧道勘察困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原生态环境敏感区的扰动。

景观设计总体遵循自然朴实、浑然天成的原则,从传统“工程绿化”上升到“生态修复”,传承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理念,综合利用多项生态修复新技术,自然修复路域受损生态系统超15万平方米,实现工程与自然的深度融合。采用恢复生态、路景融合以及循环利用等措施,打造具有地域文化元素的景观节点,主要依托隧道洞口、路堑挡墙、观景台、标识标牌等进行人文景观设计建造。

cb64557198e1c96a232003fc0f9beac5.jpg

编辑:张超群

审核: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