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海南,满目青翠,生机盎然。竞赛规格最高、参赛规模至大、竞技水平极强的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海口市落下帷幕,一大批顶尖交通技能选手同台磨炼技艺、创造精彩。一张张获奖证书折射出职业人才队伍的发展成就,一滴滴拼搏汗水见证着交通强国建设者的铿锵步伐。
精耕细作廿载,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今年是我国提出建立职业资格制度30周年、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开展20周年。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申少君表示,20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党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交通运输职业发展成果突出、特色鲜明、以赛促教、人才辈出,为新时代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0年风雨兼程,20载春华秋实,回溯向前,意义非凡。
管好总户头 职业资格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个行业的职业分类及其职业发展状况,反映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应用科学技术的水平。202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公布,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新能源汽车维修工、智能汽车维修工等一批交通运输行业的新职业新工种收录其中……在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征程上,人才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交通运输正在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人才沃土。而这背后,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关键所在。
职业新分类,行业风向标。部职业资格中心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修订工作,初步构建了由63个职业、111个工种组成的公路水运交通运输职业分类体系;牵头与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国家铁路集团共同编制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交通运输职业分册》;编著出版《交通运输职业手册》,构建了交通运输职业分类体系。
健全职业标准,规范职业行为。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和课程开发的依据,是评价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标尺,是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先后颁布了“汽车运输调度员”“港口维护工”“轨道交通调度员”“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等26个交通运输国家职业标准,以及“道路工程技术人员”“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公路造价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行业职业标准。
加强职业研究,展示职业魅力。部职业资格中心以“点、书、会、网”等为抓手,积极开展职业研究和宣传工作,先后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基层企事业单位建立了42个交通运输职业建设联系点;面向船舶引航员等7个职业,分别编著出版了《交通运输职业系列丛书》和《交通运输职业伦理》;聚焦交通运输职业发展状况、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交通运输职业的影响、从业人员职业保护等内容开展研讨交流。
营造新风尚 高标准大力度举办技能竞赛
“客观评判,秉公执裁!”在近期举办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大赛“老熟人”江海荣作为裁判员代表宣誓。2017年,江海荣参加了第九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大赛,摘得个人组桂冠。时隔6年再次来到赛场,他已成长为一名裁判员,担任起一项新职业的比赛执裁任务。
交通运输技能人才的每一次成长,凝聚着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者的心血;每一次蜕变,见证着交通运输职业资格事业的发展。职业技能竞赛如同一个“练兵场”,操练着一支新时代技能人才大军,是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平台。
自2007年起,交通运输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覆盖了公路、水运、道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等4个领域20个职业30个工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00余家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超过40万名从业人员、10万余名职业院校学生在大赛的舞台上展示技艺、收获梦想。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一线从业人员广泛参与、展示行业精神风貌和职业风采的著名品牌,营造了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截至目前,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优胜选手中累计有22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35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58人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417人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大赛在行业上下营造了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激发了广大从业人员投身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岗位练兵强技能,业务竞赛砺精兵。在行业赛的培养激励下,交通运输行业选手们积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2020年、2023年交通运输部代表团参加了第一、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汽车技术、汽车喷漆、货运代理、轨道车辆技术等6个项目的比赛,共取得了1金2银1铜5优胜的成绩,9人入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
打造通行证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人才保障
20年前,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在杭州召开,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战略资产”——“到2010年,建立重要专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20年来,部职业资格中心不断规范职业资格考试认定工作,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为劳动者成长成才营造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天地。
加强造价工程师制度实施。截至今年11月,部职业资格中心共举行5次交通运输工程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共有4.19万人取得了交通运输工程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共有1.58万名交通运输工程监理工程师注册执业;共上线191.5学时继续教育课件,共有3.72万人次上线参加学习。
加强道路勘察设计行业管理。2009年,完成了道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考核认定工作,2411人经考核认定合格,取得了道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资格。2019年10月,组织首次全国统一考试,截至今年11月,全国共有1.6万多人(含考核认定)取得了道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资格。《道路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 已于2018年出版发行。
提高水运设计人员质量。部职业资格中心完成了17次港口与航道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和全国统一考试。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共有2613人取得港航工程师执业资格,约占全国水运工程设计人员总数的21.78%。目前,有关部门已就启动港口与航道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工作达成共识。
加快培养试验检测人才。部职业资格中心已组织7次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全国统考,22万人取得证书;持续开展告知承诺制等减证便民举措,为考生减少提交纸质证明材料276万份,为9万余名考生免费寄送证书,为9000余名从业人员办理证书登记服务。
部职业资格中心还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从业人员,如建设完善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从业资格、技能鉴定、专业能力评价4类考试(考务)系统,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系统、专业能力评价考试系统和网络继续教育系统等。
培育新工匠 引领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科学发展
职业资格工作的生命力,有赖于旺盛的内生动力,是使命与愿景的引领。回首20年,奋进再出发,奉献的荣耀与奋斗的惊喜依然会铺满前方的路,在不断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加强职业联系点建设。部职业资格中心将建立健全发挥联系点作用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明确专人、聚合资源,在与联系点有关的职业研究、标准制修订、考试命题、教材编写、继续教育课件录制等一系列工作中,采取委托、合作、选派专家等形式,最大程度发挥联系点的作用。
加强职业信息网建设。部职业资格中心将把职业信息网建设任务纳入明年及今后信息化工作重点,明年重点开发人才招聘和专业能力测评功能,实现网上人才招聘信息发布和考试报名等功能;建立主要由联系点成员组成的信息采集员队伍,保证信息及时更新。
建立健全工匠工作室。部职业资格中心将推动交通工匠工作室各项试点任务落地,在明年遴选第二批交通工匠工作室,完善相关服务、奖励措施,更好发挥交通工匠工作室的作用;宣传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激发广大交通运输技能人员的创新热情。
加强新技术影响研究。部职业资格中心将密切跟踪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对职业内容、环境等的影响,以及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等的新要求,做好职业展望工作;计划成立专题组,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加强对各职业研究小组的咨询指导;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对道路运输类职业的影响研究工作。
从管理人才到服务人才,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重任在肩。申少君表示,部职业资格中心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埋头苦干、担当奉献、再接再厉、再立新功,让交通运输职业资格制度更好引领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全面提高、引领交通运输人才队伍科学发展,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编辑:马闪闪
审核:杜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