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市:弯弯山路成幸福通途

2024-01-05 16:07:5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潘庆芳 通讯员 吴英龙 -标准+

“公路通到家边边,产业发展到山尖尖,坐在家里能挣钱,幸福生活心里甜……”网络上“全国灯戏之乡”湖北省恩施市通俗易懂的说唱,风趣幽默的表演,捧腹大笑的游客,吸引了许多人。

5c22088b711fd33b575c66f6870dc65.jpg

沿着两车道弯弯山路一路往下,群山环绕的武陵山区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连通依山而建的村组景区、交通要道,一条条产业路串起积蓄营养的万亩茶园、蔬菜采摘基地,一条条入户路直达土家风格的吊脚楼、酒店民宿。

路通村民乐,路畅产业兴。洞下槽村党总支书记王城说:“现在大巴车和半挂车都可开进村,既方便村民出行,又促进产业发展,全村已发展农家乐、民宿80多家,旺季时有上万名游客,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四好农村路’带来的财气和福气。”

恩施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夏斌说,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已累计为洞下槽村修建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7公里,配套完成安防设施、候车站亭、观景平台等。

“如果没有产业路的修建,我是不会回乡投资的。”乡贤、洞下槽村村民阳家寿深有感触说,当年村里没有路才出去闯一条路,打拼多年创办公司、安家恩施州城,未曾想又会回村了。

2018年10月,宽6.5米的进村产业路开工4个月后,阳家寿回到洞下槽村,发展茶旅产业,如今投资过亿,创办大耀农业和蓝焙茶叶,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做一二三产融合,既有研学基地又有旅游康养,还有蔬菜和茶园,高峰期可解决400多人就业,村里脱贫户可全部吸纳,年收入3万元。”阳家寿说,全村发展茶叶1.1万亩,年产鲜茶250万斤,建有茶叶专业合作社6家,带动全村800余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种茶、采茶、开民宿的村民朱明银说:“路修好了,采的茶直接开车送到茶厂卖,方便的很,路上不颠簸,茶叶品相好价格也高,家里民宿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客人,每年都有收入。”

破落的小山村因路而变,吸引的不止游客。村民罗永珍说:“小外孙以前不愿意来洞下槽,现在回来了撵都撵不走。”

“洞下槽村民可以免费游览村里景点。”村民李文秀笑呵呵地说,以前因为贫穷对外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洞下槽的,都说是附近熊家岩村的,现在逢人便讲我是洞下槽的。

依托茶叶产业,洞下槽村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形成了“茶蔬果共生、文旅娱融合”的新路子。通过提供保洁、保安等各类岗位,每年给村民创造工资性收入100多万元。

4169504480143ac9626012cbdbb5696.jpg

走一走茶园步道,看一看灯戏表演,尝一尝农家美味,曾是重点贫困村的洞下槽村成了都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获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诸多荣誉称号。

白杨坪镇宣传委员、副镇长钟诗炜说:“洞下槽村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将村民聚集在产业链上,亏企业不亏村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村集体收入40万元。”

恩施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猛说:“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洞下槽村因路而变是恩施市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示范创建引领,不断织密骨干路、打通断头路、畅通循环路、连接产业路,以大交通服务大产业,带动大旅游,既为村民出行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和省级示范乡镇3个,形成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

弯弯山路成幸福通途。恩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卢飞说,近五年来,恩施市通过整合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过桥贷款、“共同缔造”等方式,累计筹集各类资金20余亿元,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每年政府投入养护配套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兼职养护人员300余名,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综合养护能力,不断激发“四好农村路”运营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交通硬支撑。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